破产现象在该行业也依然普遍。高利率使得承包商更难获得融资,限制了他们应对财务困难的能力。高利率也导致住房行业需求不足。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得承包商更容易破产,从小型分包商到大型总承包商,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最近的结果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建筑业占英格兰和威尔士所有破产案件的 18.2%;同比增加了 5.1% 2 。这也是英国其他任何行业中破产率最高的 3 。虽然人们希望利率很快会下降,但这个问题可能会持续到 2024 年末。
过去两年,丹麦经济一直以两种速度增长,丹麦经济大部分领域的增长放缓,而制药业增长强劲。丹麦经济大部分领域的增长最初受到价格大幅上涨的抑制,随后又受到利率大幅上升的抑制。零售额、建筑业和工业生产(不包括制药业)的增长放缓显而易见,并且过去两年产能压力显著降低。制药业的增长主要由丹麦所有制的海外生产推动。此类生产被纳入丹麦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尽管与生产本身相关的许多工作都在国外。因此,制药业的增长在短期内不会对丹麦经济的产能压力产生重大影响。不包括丹麦所有制下的海外生产,总增加值 (GVA) 自 2021 年底以来基本保持不变,见图 1。不包括丹麦所有制下的海外生产而计算的 GVA 并不是对丹麦经济活动的更准确描述,但该计算被认为与丹麦的就业发展更为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供应链中断加剧,对价格造成上行压力。在普遍的供应短缺和交货延迟的情况下,许多公司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者需求。新冠疫情带来的健康冲击导致供需失衡,原材料和集装箱运输严重短缺,进而导致价格上涨。国际港口和工厂拥堵、劳动力短缺、库存水平低以及新冠疫情遏制措施导致的生产延误加剧了这些情况及其对通胀的影响。尽管在新冠疫情之前全球供应链中断是一种相当罕见的事件,但在许多国家,这种情况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本文研究了通胀不确定性对通胀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我们采取三个步骤。首先,我们汇总了各种通胀不确定性衡量指标(包括基于调查和基于模型的指标),并为七个发达经济体和七个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提取一个共同的衡量指标。利用新颖的跨国数据,我们估计了一个面板结构 VAR 模型,以分析通胀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最后,我们通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DSGE) 模型的视角探索不确定性冲击的传导渠道。我们发现,自 COVID-19 疫情以来,全球通胀不确定性急剧上升,达到了与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相当的历史最高水平。实证结果表明,通胀不确定性上升无疑会导致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尤其是投资方面。同时,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国家和时间上存在差异。我们的DSGE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冲击通过需求和供应等不同类型的传播渠道,可能导致负向商业周期联动,并对通货膨胀产生不同的影响。
简介 根据世界经济自由度 (EFW) 指数 (Gwartney 等人,2023 年),全球经济自由度从 2019 年到 2020 年的下降幅度比该数据集涵盖的任何其他时间点(可追溯到 1970 年)都要大。虽然该指数无需进行任何临时调整就衡量了这一剧烈变化,但它并未完全捕捉到经济自由度的下降 (Miozzi 和 Powell,2023a、2023b)。重要的是,西方发达经济体尚未经历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虽然预计某些经济自由度变量将在 2020 年后很快恢复,但经济自由度有可能进一步崩溃。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最新版数据 (Gwartney 等人,2023 年;参见 Miozzi 和 Powell,2024 年),全球经济自由度与 2020 年至 2021 年基本持平。部分原因是通货膨胀的影响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通胀率从 2020 年的 1.81% 上升至 2021 年的 4.70%。这导致与最近一年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自由度成分的指数得分仅从 10.00 分中的 9.64 分下降至 10.00 分中的 9.06 分。指数中其他健全货币指标的影响则更小。许多美国人主观上认为这是一个重大通胀事件,但其总体影响并没有反映在 2021 年美国最终的 EFW 得分中。虽然人们应该非常小心不要对当前事件反应过度,但通胀对指数没有任何影响或许揭示了方法论上的问题,因为它对未达到两位数的通胀反应很小。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将通胀率映射到 0 到 10 的指数得分的其他方法。正如我们将在第三部分中看到的那样,我们如何评估这一点不应该对应于优化宏观经济表现或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平衡通胀和失业,而应该对应于通胀影响经济的方式
世界各国央行通过大规模、迅速的政策组合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旨在防止经济长期疲软并限制通货紧缩风险。然而,需求意外迅速反弹,加上供给侧冲击和地缘政治事件,导致通胀水平飙升至几十年来最高水平。这导致各国央行(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迅速调整政策,比预期更早、更积极地加息,同时还逐步取消与疫情相关的紧急计划。截至 2024 年初,人们乐观地认为,货币政策可以在疫情后通胀飙升后促进经济软着陆,尽管并不确定。然而,潜在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新兴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远高于发达经济体,但许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基本面脆弱,历史上频频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提高本币可信度、实现可持续增长成为众多新兴经济体的首要任务。本文利用21世纪后半期的面板数据,分析汇率制度选择对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表现的影响。在分析中,我们不仅关注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等传统汇率制度的影响,还关注通胀目标制和锚定汇率制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经济增长率、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率三项宏观经济表现指标的影响。分析发现,固定汇率制和锚定汇率制度虽然减缓了新兴经济体的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率,但降低了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通胀目标制不仅能够像浮动汇率制一样维持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像固定汇率制一样抑制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率。这一结果说明,采用通胀目标制的新兴经济体能够像浮动汇率制国家一样通过保持货币政策灵活性实现高经济增长,同时能够像固定汇率制国家一样实现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但是,如果从短期效果来看,通胀目标制虽然对促进增长有效,但对控制通货膨胀率却效果不佳。另外,通胀目标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增长率的短期波动,但对稳定汇率和通货膨胀率波动性的效果并不显著。
Error 500 (Server Error)!!1500.That’s an error.There was an error. Please try again later.That’s all we know.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当央行提高政策利率时,通胀会下降,但有些机制和渠道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2 例如,众所周知,政策利率也代表着家庭和企业的成本,当政策利率上升时,可能会导致通胀或相对价格上升,而不是期望的下降。瑞典央行在 2017 年改变目标变量,正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受到这种影响的结果。最近,在经济辩论中,也有类似的理由被提出来,作为反对继续提高政策利率的论据。这些论点并不新鲜。例如,担任联合经济委员会主席的国会议员赖特·帕特曼 (Wright Patman) 认为,使用利率来对抗通胀就像“把汽油扔到火上来灭火”一样合乎逻辑。3 在瑞典于 1931 年 9 月脱离金本位制后,贴现率主要被用作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4 冈纳·韦特伯格(Gunnar Wetterberg)在其关于瑞典央行历史的书中(第 314 页)指出,人们对贴现率的看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几十年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将贴现率视为一个成本因素,而不是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