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 核酸酶因其可编程靶向和切割 DNA 的能力而被广泛用作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工具。Cas9 通过解开 DNA 双螺旋并将其相关向导 RNA 的 20 个核苷酸部分与一条 DNA 链杂交,形成 R 环结构来识别其目标位点。需要对 R 环形成进行动态和机械描述,以了解目标搜索的生物物理学,并开发合理的方法来减轻脱靶活动,同时考虑基因组中扭转应变的影响。在这里,我们使用转子珠跟踪 (RBT) 研究了 Cas9 R 环形成和坍塌的动力学,这是一种单分子技术,可以同时以碱基对分辨率监测 DNA 解旋和实时荧光标记大分子的结合。通过测量双螺旋解旋时的扭矩变化,我们发现 R 环形成和坍塌通过瞬时离散中间体进行,与初始种子区域内的 DNA:RNA 杂交一致。通过在受控机械扰动下对靶序列和脱靶序列进行系统测量,我们描述了序列错配的位置依赖性效应,并展示了 DNA 超螺旋如何调节 R 环形成的能量景观并决定进入能够稳定结合和切割的状态。与此能量景观模型一致,在批量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生理负超螺旋下的混杂切割。本文提供的 DNA 询问的详细描述提出了改进 Cas9 作为基因组工程工具的特异性和动力学的策略,并可能启发利用对 DNA 超螺旋的敏感性的扩展应用。
胱氨酸病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胱氨酸积聚和结晶,可导致肾脏、甲状腺、眼睛和大脑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严重受损。虽然胱氨酸病对大脑功能的影响与其对其他器官的影响相比相对较轻,但该人群的寿命增加以及因此对社会做出生产性贡献的潜力导致人们对其对大脑功能的影响越来越感兴趣。尽管如此,尽管存在一些结构性大脑差异的证据,但这种突变对神经的影响仍未得到很好的描述。在这里,我们使用被动持续时间异常范式(具有不同的刺激开始异步性 (SOA),代表对记忆的不同需求水平)和高密度电生理学,在一组 22 名被诊断患有胱氨酸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年龄范围:6-17 岁)和神经典型年龄匹配的对照组(N = 24)中测试了基本听觉处理。我们检查了 N1 和不匹配负波 (MMN) 在各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这些神经测量值是否与言语和非言语智商相关。被诊断患有胱氨酸病的个体表现出与年龄匹配的同龄人相似的 N1 反应,表明该人群的基本听觉处理是典型的。然而,尽管两组对最短(450 毫秒)SOA 表现出相似的 MMN 反应,表明变化检测和感觉记忆完好无损,但诊断为胱氨酸病的个体对较长(900 毫秒和 1800 毫秒)SOA 的反应明显减少。这可能表明在诊断为胱氨酸病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听觉感觉记忆痕迹持续时间缩短,因此感觉记忆受损。未来需要研究感觉和工作记忆的其他方面,以了解此处描述的差异的根本基础及其对高阶处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