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 疫苗不仅为接种疫苗的个体提供高度的感染保护,还通过阻断进一步传播为周围环境提供间接保护。关于 SARS-CoV-2 疫苗的有效性,已经报告了不同的结果。在此,我们认为这种分歧是由于分析没有考虑到间接保护。使用一种新的异质感染模型和真实世界数据,我们证明家庭和社区之间不同的疫苗接种率以及所使用的研究设计可能会严重扭曲疫苗有效性估计。我们表明,对一种有效性为 85% 的疫苗的估计将在明显低估约 70% 和高估约 95% 之间变化,具体取决于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次数。
图 1:具有不同平均粒子/晶粒尺寸的 SiGe 合金和 Mg 3 Sb 2 样品的晶格热导率(按照传统方法计算)κ L ( κ total − LσT ) 与加权迁移率 µ W 12,14(推导方法见 SI)的关系。 (a)n 型(P 掺杂)和 p 型(B 掺杂)SiGe 在室温下均呈现正相关性。 (b)对于高温(573K)下的 Mg 3 Sb 2,电子不会被晶界明显散射,除最小晶粒尺寸样品外,加权迁移率相同。 相反,在低温(323K)下,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µ W 显著降低,因此低 µ W 是晶粒边界电阻的良好指标。 κ L 随 µ W 降低而增加的趋势表明即使没有测量晶粒尺寸也存在晶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