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德国外交和安全政策对国防工业问题采取了善意的忽视态度,创造了一个社会舒适区,防止国防工业问题干扰日常政治生活。这种态度在政治精英中根深蒂固,是几十年来从国家过去吸取的教训的综合体现。本文认为,德国政治机构必须积极将国防工业问题作为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战略工具,否则 1000 亿德国元的 Sondervermögen(特别基金)可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发射后不管”的资金池。套用乔·科克尔的话,国防工业是德国安全架构的核心,并受到宪法的保护。德国基本法规定了武装部队的建立。武装部队需要能力,而国防公司在提供和发展必要的工业基础以生产支撑这些能力的国防解决方案方面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防公司陷入了困境,因为不同的国防工业政策工具相互阻碍,而不是相互加强。解放德国国防工业是困难的。需要提高对国防工业作为国家安全、创新和经济福祉源泉的政治接受度。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联合政府领导人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但持续推动规范变革可能会保持一致。其次,德国联邦国防军的资金不足是德国规范偏好的结果。规范一致性,而不是能力产出,决定了德国国防工业基础的要求。因此,如果以牺牲风险驱动的绩效为代价来奖励遵守现状,那么更多的资金将无法解决任何挑战。最后,国内有限的前景推动企业转向国外市场,但外国对技术转让的兴趣可能会削弱国内的技术优势。同时,出口规则使外国市场准入成为德国政治接受的问题,而不是优越的企业战略和产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