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记忆:立陶宛研究人员探索街头艺术如何塑造城市身份

考纳斯理工大学 (KTU) 的语言学家对立陶宛第二大城市的壁画进行了分析,将其视为“语言景观”的元素——这一概念将语言视为视觉和空间。他们的研究表明,考纳斯的街头艺术是文化活动和集体记忆的一种形式,融合了语言、图像和历史叙事。

来源:英国物理学家网首页
《生命被中断》,Tadas Vicaitis-Plūgas 创作的壁画,位于立陶宛考纳斯市中心。图片来源:Andrius Aleksandravičius

考纳斯理工大学 (KTU) 的语言学家对立陶宛第二大城市的壁画进行了分析,将其视为“语言景观”的元素——这一概念将语言视为视觉和空间。他们的研究表明,考纳斯的街头艺术是文化活动和集体记忆的一种形式,融合了语言、图像和历史叙事。

该研究发表在《多语言和多文化发展杂志》上。

已发布 多语言和多元文化发展杂志

研究人员 Saulutė Juzelėnienė 和 Saulė Petronienė 教授认为,考纳斯作为欧洲文化之都期间创作的多语言壁画不仅能美化墙壁,还能重塑居民对城市、历史和自身的看法。虽然有些作品是作为官方项目的一部分委托创作的,但学者们指出,它们已成为社区反思和对话的有力工具,将公共空间变成了文化身份的活档案。

公共空间

“描绘考纳斯大屠杀或驱逐的作品,例如拉米比斯公园、米克维丘斯街和基马斯画廊的作品,创造了人们可以停下来反思的纪念场所。这并没有简化历史;相反,它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并赋予了情感深度,”Juzelėnienė教授说道。

壁画保存了城市的记忆

“考纳斯是一座具有强烈认同感的城市,是我们主要城市中立陶宛人最多的城市之一。然而,重要的是要记住,犹太人、波兰人、俄罗斯人、德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也曾居住在这里。事实上,考纳斯的波西米亚社区由曾在欧洲大学学习过的学者组成,”KTU 外语中心主任 Petronienė 教授说。

街头艺术作为文化行动主义的一种形式

集体记忆

振兴城市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