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总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癌症治疗的成就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然而,癌症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认为,治疗失败是由一种名为癌症干细胞的肿瘤细胞亚群介导的,这些细胞可以在治疗后存活并促进癌症复发。针对这些细胞对于改善癌症治疗非常重要。我们的研究目的是确定人类核糖核酸酶变体对 3D 生长的乳腺癌细胞和癌症干细胞的影响。此外,我们研究了它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产生转移能力的影响,约 90% 的癌症死亡是由这种转移引起的。我们表明,这种核糖核酸酶可以抑制 3D 生长的肿瘤细胞,而不会影响正常的乳腺细胞,这显著抑制了癌症干细胞的发展。此外,它还降低了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摘要:背景:自 2020 年 1 月 COVID-19 出现以来,全球侵袭性细菌感染已显着减少。然而,尚未分析分离株的年龄和性别分布、临床形式、表型和基因型的变化。我们的目标是在当前 COVID-19 大流行的情况下展示和讨论这些数据。方法:挖掘法国国家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参考中心的数据,以检查 COVID-19 大流行之前(2018-2019 年)和之后(2020-2021 年)侵袭性细菌感染的上述方面。收集了详细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微生物学数据,并对脑膜炎球菌分离株(n = 146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除了病例数总体下降外,还注意到分离株的年龄、性别和表型发生了各种变化。就脑膜炎奈瑟菌而言,成人病例较多,且侵袭性肺病也较多。此外,自 COVID-19 出现以来,传播的高侵袭性脑膜炎球菌基因型较少。流感嗜血杆菌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不可分型分离株减少,成人侵袭性病例数减少。相反,5 岁以下儿童中由可分型分离株(尤其是 a 和 b 血清型)引起的病例有所增加。结论:为阻止 COVID-19 而实施的措施可能已经减少了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传播,但程度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这两种菌种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传播存在差异。自 COVID-19 大流行出现以来,针对这两种菌种的疫苗接种计划可能也影响了这些侵袭性细菌感染的发展。
黑色素瘤的最新基因组和SCRNA-SEQ分析表明,缺乏转移的复发遗传驱动因素,同时鉴定出与侵袭或耐药性相关的常见转录状态。为了测试转录适应是否可以推动黑色素瘤进展,我们使用了斑马鱼MITFA:BRAFV600E; TP53 - / - 模型,其中恶性进展的特征在于最小的遗传进化。我们进行了80个表观遗传/转录调节剂的过表达屏幕,并发现神经Crest - 间质发育调节剂SATB2以加速攻击性黑素瘤发育。其过表达诱导斑马鱼肿瘤和人黑色素瘤细胞系中的侵袭性形成和侵袭。SATB2结合并激活包括PDGFAB和SNAI2在内的神经rest调节剂。由SATB2引起的转录程序与已知的MITF低AXL高和AQP1 + NGFR1高药物抗性状态重叠,并在功能上驱动肿瘤的传播增强和对Vemurafenib在Vivo中的耐药性。总而言之,我们表明,SATB2向神经rest类中充质的程序转录的黑色素瘤转录可以促进自围候肿瘤的侵袭和耐药性。
1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山东省济南市 250033;2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人民医院科教科,山东省淄博市 256100;3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超声科,山东省青岛市 256600;4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健康管理科,山东省济南市 25003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植物三萜桦木酸对抗胃癌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通过 MTT 测定和克隆形成试验评估对照细胞和桦木酸处理细胞的细胞活力。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蛋白质印迹法研究桦木酸对自噬的刺激作用。通过蛋白质印迹法监测 ERK/MEK 信号通路。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研究了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胃GES-1细胞相比,白桦脂酸对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白桦脂酸的细胞毒性是由于其在靶细胞中具有自噬刺激倾向。Western印迹法的数据支持自噬细胞死亡,显示LC3-II增强,LC3-I和p62表达降低。此外,观察到白桦脂酸阻断SGC-7901细胞中的ERK/MEK信号通路,这与磷酸化ERK和ME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有关。最后,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白桦脂酸可能降低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表明,桦木酸通过诱导自噬、阻断 ERK/MEK 信号传导和抑制迁移和侵袭,表现出显著的抗胃癌作用。因此,桦木酸可能成为胃癌管理和研究中的先导分子。
摘要 背景: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症和肺炎的主要原因,抗生素选择不当会对个人和社区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的敏感性为研究对象,评估了我国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IPD)儿童针对性抗生素治疗的适宜性。方法:在中国13个省的14所医院进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IPD病例的抗生素处方、临床特征和耐药模式,评估针对性抗生素治疗的适当性。结果:共收集IPD病例806例。 492 例非脑膜炎病例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不敏感率分别为 40.9% 和 20.7% ,314 例脑膜炎病例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不敏感率分别为 73.2% 和 43.0% 。针对性治疗中,非脑膜炎病例使用卡巴培南类药物的比例为 21.3%,脑膜炎病例为 42.0% 。针对性治疗中,390 例分离株对头孢噻肟敏感的非脑膜炎病例中,使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比例分别为 17.9% 和 8.7% 。针对性治疗中,179 例分离株对头孢噻肟敏感的脑膜炎病例中,使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比例分别为 55.3% 和 15.6% 。总体而言,806 例 IPD 病例中 361 例(44.8%)存在不适当的靶向治疗,其中卡巴培南类药物使用不适当 232 例(28.8%),万古霉素使用不适当 169 例(21.0%),利奈唑胺使用不适当 62 例(7.7%)。
1 穆尔西亚天主教大学(UCAM)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学和病理学系,西班牙穆尔西亚 30107; begoalbur@gmail.com (BA-G.); davolef@gmail.com (FFL-C.); jgarcia652@ucam.edu (JG-S.) 2 圣卢克综合大学医院 (HGUSL) 病理科,Calle Mezquita sn, 30202 卡塔赫纳,西班牙 3 临床分析部,圣卢克综合大学医院 (HGUSL),Calle Mezquita sn, 30202 卡塔赫纳,西班牙; mariadolores.lopezabellan@outlook.es 4 生物医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平台,穆尔西亚生物医学研究所 (IMIB) / 穆尔西亚地区医疗保健培训与研究基金会 (FFIS),30003 穆尔西亚,西班牙; angel.esteban@ ffi s.es 5 分子病理学和药物遗传学研究组,穆尔西亚生物医学研究所 (IMIB),Calle Mezquita sn, 30202 卡塔赫纳,西班牙 * 通讯地址:pablo.conesa@carm.es;电话:+ 34-968128600(分机 951615)
结果:48 种 lncRNA 在敲低后与侵袭性下降 33-83% 显著相关(p<0.01)。根据效应大小和 p 值确定的首选候选物 LINC03045 在敲低后显示肿瘤细胞侵袭性下降 82.7%,而 LINC03045 表达与患者生存和肿瘤分级显著相关(p<0.0001)。LINC03045 敲低的 RNAseq 分析显示,之前在肿瘤侵袭研究中涉及的 WASF3 与 lncRNA 表达高度相关,而 WASF3 KD 与侵袭性显著下降相关。最后,WASF3 过表达显示 LINC03045 KD 丧失的侵袭功能得以挽救。
cuproptosis是一种新发现的编程细胞死亡形式,在肿瘤的发生和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库妥刺作在膀胱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预测预后结果并指导膀胱癌患者的治疗选择的方法。我们从癌症基因组图集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获得了1001个样品和生存数据点。使用与先前研究中鉴定的与库相关的基因(CRG)进行了分析,我们分析了CRG转录变化并鉴定了两个分子亚型,即高危患者和低危患者。确定了八个基因的预后特征(PDGFRB,COMP,GREM1,FRRS1,SDHD,RARRES2,CRTAC1和HMGCS2)。CRG分子打字和风险评分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肿瘤微环境细胞的培养特征,免疫检查点激活,突变负担和化学疗法药物敏感性相关。此外,我们构建了一个准确的列图,以提高CRG_SCORE的临床适用性。QRT-PCR用于检测膀胱癌组织中八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预测的结果一致。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昆虫在癌症中的作用,并为设计个性化治疗和预测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结果的新方向提供了新的方向。
目的:探讨LZAP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干预方法。方法:利用TCGA等在线数据库对LZAP表达水平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建立稳定过表达LZAP的宫颈癌细胞株,探讨LZAP过表达对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体内成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研究显示,LZAP在宫颈癌中表达上调,LZAP过表达能显著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侵袭和迁移能力。裸鼠成瘤试验显示,LZAP过表达可促进宫颈癌细胞在体内的成瘤性;LZAP还能促进AKT473位点磷酸化,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结论:LAZP在宫颈癌中表达增高,并通过促进AKT磷酸化增强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EMT。
异常激活的激酶信号通路驱动髓母细胞瘤 (MB) 的侵袭和播散。大多数促肿瘤激酶信号通路都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细胞外调节激酶 (ERK1/2) 通路。MB 细胞侵袭过程中 ERK1/2 的激活状态尚不清楚,其在侵袭控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为 MB 细胞中的 MAPK ERK1/2 通路建立了一种合成激酶活化重定位传感器 (SKARS),用于实时测量药物反应。我们使用 3D 侵袭试验和器官型小脑切片培养来测试生理相关组织环境中的药物效果。我们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表皮生长因子 (EGF) 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导致 MB 细胞中核 ERK1/2 快速激活,这种激活持续数小时。与 BCR/ABL 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同时治疗可完全抑制由 HGF 和 EGF 诱导的核 ERK1/2 活性,但不能抑制由 bFGF 诱导的核 ERK1/2 活性。核 ERK1/2 活性增加与侵袭速度呈正相关。达沙替尼阻断了大多数细胞中的 ERK 相关侵袭,但我们也观察到 ERK1/2 活性低的快速侵袭细胞。这些 ERK1/2 低、快速移动的细胞呈现圆形形态,而 ERK 高、快速移动的细胞呈现间充质形态。达沙替尼有效阻断了 EGF 诱导的增殖,但仅适度抑制组织侵袭,这表明一部分细胞可能通过非间充质运动逃避达沙替尼的侵袭抑制。因此,生长因子诱导的 ERK1/2 核活化与 MB 细胞中的间充质运动和增殖有关,并且可以通过 BCR/ABL 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