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不能忽视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为维护其经济和技术竞争优势,它必须将其国内和国际能力与数字技术领域的政策目标结合起来。德国必须通过将其数字主权理论锚定在基于“自由选择”原则的六个相互关联的基础之上来做到这一点:支持自主创新的环境;促进思想和技术的公开竞争;制定明确的规则以建立民主的、以人为本的秩序;恢复欧洲和全球用户的信息自决权;限制碳排放并保证技术可持续性;对违反规则的人实施严厉的惩罚。在数字技术方面,德国不能选择“第三条道路”——即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走等距路线。德国和欧盟应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首先是美国)合作,利用其市场规模、准入和创新工业基础的集体力量,将规则、价值观和互惠结合起来,作为民主技术治理秩序中相互加强的工具。与此同时,柏林必须在其创新工业基础中纳入稳定因素,以保护柏林和欧洲免受世界两大技术强国之间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所造成的脆弱性。
▪ 如何将战略转化为整个组织的协调行动,在业务战略和企业项目组合之间建立清晰的视线,以确保执行正确的工作并与不断发展的战略重点保持一致
威廉·詹姆斯的处女作是对英国大战略的深刻研究,结合了对国家治理的分析以及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 2003 年伊拉克战争的历史研究。詹姆斯将大战略定义为“国家安全决策的最高层次,包括对一个国家的总体目标和利益以及其安全环境和资源基础的判断”(1)。这一定义承认了制定和实施大战略的过程的重要性,但也强调了领导层基于现有事实和假设的决策能力的重要性。通过采取这种策略,詹姆斯消除了当前英国精英认为英国“不做大战略”的观念,并反驳了这种错误信念背后的误解(1)。为了反驳这一谬论,他提出了三个中肯的论点。首先,英国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在美国霸权时代以大战略的角度思考和行动”(5)。问题在于他们是否胜任这样做——也就是说,他们是否成功。第二和第三个论点回应了两个主要的错误观念:英国失去了对美国的战略主动权,成为单纯的“附庸国”,并且英国的国内政治对于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几乎没有影响,因此也对其大战略没有影响(3)。
罗伯特·布莱克威尔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亨利·基辛格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也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高级研究员。他曾担任小布什总统的总统副助理和国家安全顾问(负责战略规划)以及美国驻印度大使。理查德·方丹是新美国安全中心的首席执行官,曾在 2012 年至 2019 年期间担任该中心主席。本文摘自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和理查德·方丹的最新著作《失去的十年:美国重返亚洲与中国力量的崛起》(2024 年)。版权所有 © 2024 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和理查德·方丹,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保留所有权利。
本报告认为,如果美国要确保一个有利的国际秩序,维护共同繁荣和安全,以及 21 世纪世界各地人民有尊严的生活方式,那么美国可以而且必须更多地在国际上促进民主和民主规范。报告进一步指出,正是因为专制政权的侵略野心和手段,而不是因为这些手段,美国才必须将捍卫民主和人权纳入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尽管国内存在分歧,但两党普遍致力于捍卫和推进民主价值观,可以利用这些价值观来维持这一战略。报告进一步指出,在世界的关键地区,美国的盟友和伙伴本身也认识到,他们的安全和经济利益都取决于其周边脆弱国家的民主韧性。许多国家正在制定战略并准备与美国的做法相一致或相辅相成的工具。
中国的军事建设和战狼外交正在重塑澳大利亚的外交和国防政策。作为回应,澳大利亚构想了平衡和参与的宏伟战略,并采取了新的防御方针。然而,这种重新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空中力量,而是把重点放在陆军和海军上。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是现代化和训练有素的,但规模有限,并存在维持问题。这些特点带来了挑战,因为两个大战略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实施两个战略会带来真正的问题。这对空军的兵力结构、基地、战备和动员有多重影响。此外,新的防御方针考虑了大国发生地区冲突的可能性,但未能解决这种冲突可能会旷日持久的事实。
大战略或高级战略是国家关于如何使用手段(军事和非军事)来推进和实现长期国家利益的战略。大战略问题通常包括军事理论、军队结构和联盟的选择,以及经济关系、外交行为和获取或调动资源的方法。与战略相比,大战略不仅包括军事手段(如外交和经济手段);成功不等同于纯粹的军事胜利,还包括追求和平时期的目标和繁荣;考虑长期而非短期的目标和利益。与外交政策相比,大战略强调政策的军事影响;考虑政策的成本效益以及能力的限制;确定优先事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
我们正踏上好牧人之旅的创新阶段,推出一项先进的社会服务战略,以更好地服务妇女、女孩、家庭和社区,在全球开展合作并在当地提供服务,努力实现公平、尊严和社会正义。
• 持续改进计划;自最初计划制定以来已近 4 年 • 加深了对计划的理解并扩大了对计划的支持 • 重新调整全州的教育工作重点,以支持整个密歇根州的学习和学习者 • 制定一份集体的、活生生的文件,确定实现目标的贡献,并每年审查指标以确定目标进展情况 • 在困难时期保持相关计划 • 持续学习的组织:计划审查应每年进行一次 • 原始计划有 7 个目标、44 个策略,没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