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的系统的挑战之一是车载电池的容量有限。为了克服机载电池容量的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智能的决策系统,用于自动着陆和充电过程。该系统旨在充电排干电池并延长飞行持续时间。基于红外发光二极管(LED)检测和标记识别。在这项研究中精心设计和使用了一个具有二十个红外LED和八个条形码的新型着陆垫。着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由配备红外通滤波器的摄像机观察到LED,而在第二阶段中,两个像素摄像机观察到条形码。将无人机降落在适当的极性上,然后开始充电过程,这是一种基于OTSU阈值方法的基于层次视觉的自主着陆算法(HVALA)和高斯(LOOD)操作员的Laplacian。整个系统是通过一系列自动驾驶飞行设计和测试的。在着陆过程的最后阶段获得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系统的可行性和鲁棒性,在该系统平均观察到4.4厘米的较小误差为4.4厘米,最大着陆时间为10秒。在本应用程序中可以接受此类错误,并导致较高的着陆成功率。
摘要:目前,美国国防部使用几种精确着陆系统 (PLS),包括仪表着陆系统 (lLS)、自动航母着陆系统 (ACLS)、 地面站设备,并且不是在不同服务中统一实施的。 这导致了各服务之间的可靠性问题。此外,这些着陆系统存在许多缺陷,包括可用性、人力需求和频繁拥堵。 因此。 需要一种新的 Pn:d 离子着陆系统来满足国防部的要求。地面站设备,并且不是在不同服务中统一实施的。这导致了各服务之间的可靠性问题。此外,这些着陆系统存在许多缺陷,包括可用性、人力需求和频繁拥堵。因此。需要一种新的 Pn:d 离子着陆系统来满足国防部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使用基于 GPS 技术的飞机自动着陆系统。GBAS(地面增强系统)系统由地面和飞机子系统组成。它使用 GPS 信号确定 3D 空间中的位置,比现有的 ILS 着陆系统具有更多优势,在不久的将来,ILS 着陆系统将被完全取代。本文概述了这些优势。特别强调的是,飞机在进近和着陆阶段可以沿着灵活的曲线轨迹进行引导。这一事实表明,飞机可以在更大的角度下着陆,并避开机场周围区域的障碍物,减少人口稠密地区的噪音等。在交通方面,GBAS 正在增加机场的容量,并支持单位时间内更多的飞机着陆。随着 GPS 技术的发展和坐标测量精度的提高,以及使用作为 GBAS 基础的差分 GPS,实现了满足着陆规定要求的精度。本文介绍了用于 Matlab/SIMULINK 着陆过程仿真的飞机模型和着陆制导系统模型。建模方法和仿真是开发着陆算法、评估系统性能以及评估风和传感器测量误差等各种障碍的影响的良好方法。
附录 A – 了解飞机超跑和下冲 简介 ACRP 4-01 项目的目标是调查飞机超跑和下冲事件,以评估跑道安全区提供的保护。了解超跑和下冲事件如何发生对于机场运营商和监管机构识别与运营相关的危险并管理其设施中与此类事件相关的风险至关重要。此外,他们将更好地理解安全区如何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并可能找到替代方案来减轻此类事件的后果。跑道安全区 (RSA) 有助于减轻下冲和超跑事件的后果。它们在跑道周围提供额外的平滑表面,飞机可以利用这些表面停下来或继续着陆。要了解超跑和下冲是如何发生的,有必要了解飞行员在飞行的着陆和起飞阶段使用的程序和可用的资源。此外,有必要了解天气条件、跑道条件和人为错误如何对运营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超跑或下冲。着陆 大型运输机的空速和姿态需要调整以适应着陆。空速保持在失速速度以上加上安全裕度,并保持恒定的下降速度。在着陆前,下降速度降低到每分钟几英尺,从而实现轻触地。着陆
最后进近和起飞 (FATO) 可以与着陆和升空 (TLOF) 合并为一个单元。着陆垫的尺寸不得小于与旋翼一起使用的最大直升机的总长度 (D)。Novicentrum 600 DWT 驳船的宽度为 9 米。这里考虑的直升机具有类似的尺寸 D(SW-4 为 10.57 米,MD-500/530 为 9.4 米)。假设 600 DWT 驳船可以有两个直升机停机坪,一个在船头(着陆更安全),一个在船体中部,由于对船舶重心的影响较小,着陆和起飞更有利。出于这个原因,还提议在这个直升机停机坪下安装一个航空燃料箱。船舱的剩余部分可自由用作仓库
观察:MIL:必须向 LFRJZPZX 提出 PPR 请求(与海军航空有关的 ACFT 除外),且至少提前 48 小时通知。 PPR 号码必须出现在 FPL 的第 18 框中。 (1)非基地飞机:由于跑道上有特定的基础设施,TORA=TODA=ASDA=2410m。根据要求可以达到 2700 米。跑道标志:每根 BAK 12 拦阻索下方有黄色圆圈。黄色着陆轴线标志(180 米 x 50 米)位于每个 QFU 的左侧,距离跑道入口 210 米。位于着陆轴线上的白色三角形着陆瞄准器。在每个 QFU 处,都有 BRA。配备着陆光学系统,永久停放在跑道轴线左侧 25 米处,高度 10 英尺 ASFC,夜间标记。距跑道入口距离: 跑道 07 193 米 跑道 25 175 米 跑道标志: 距斜坡两端各 210 米处有一个白色三角形着陆标记。
管理员摘要 20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空速指示器故障 25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非对称翼后掠着陆空速图 1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INGO 1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侧风图封底内页 . . . . . . . . . . . . . . . . DFCS 飞行中故障矩阵卡 301 . . . . . . . . . . . . . . . . . DFCS 上升/下降状态卡 3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紧急现场拦停指南 168,169 . . . . . . . . . . . . 着陆进近空速(14 单位) — 单引擎 18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着陆进近空速(15 单位) 255 . . . . . . . . . . . . . .着陆距离地面滑行� 襟翼放下 257,258..........................................................................................................................................................................................................................................................................襟翼收起 259,260..........................................................................................................................................................................................................................................................................................................................起落架故障指南 167..........................................................................................................................................................................................................................搜救现场指挥官检查表 313. .... .... .... .... .... .... 起飞速度和地面滑行距离 — 军用功率 — 襟翼放下 — 重心 = 6% 250. .... .... .... .... .... .... .... .... .... .... .... .... .... .... .... .... 军用功率 — 襟翼放下 — 重心 = 16.2% 251. .... .... .... .... .... .... .... .... .... .... .... .... .... .... . . . . . . 米尔
摘要 - 飞机着陆对飞行员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一些计算机或自动驾驶仪的辅助,以及可靠高效的自动着陆控制器。这项任务甚至对控制器来说也不容易,因为有许多变量需要考虑,包括风、耀斑、高度、进近速度、航向、垂直速度以及飞机与跑道的对准等,这导致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传统控制器的成本很高。因此,模糊逻辑可用于设计一个具有推理能力的系统,作为着陆助手的控制器,从而节省成本、高效使用材料并更好地管理时间。该项目中使用的模型飞机是在 MATLAB 中的 Aerosim 插件中给出的。因此,实现了自动着陆控制器助手的目标,使用此模拟,使用经典技术在 MATLAB 中的 Aerosim 插件模型中完成飞机的稳定。在这里,控制器中使用的模糊逻辑纠正了错误,使着陆变得顺利而轻松。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操作载荷监测 (OLM) 系统记录的垂直着陆力对主起落架 (MLG) 连接框架疲劳进行评估的方法。特别是,分析了不同着陆阶段以及地面操作和 MLG 框架疲劳磨损的影响。开发的 OLM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 Su-22UM3K 飞机主起落架节点结构因标准着陆和触地复飞 (T&G) 着陆而产生的疲劳进行单独评估。此外,该系统还允许评估着陆期间主起落架节点结构中的应力累积并允许检测硬着陆。开发的系统还实现了确定选定的飞行阶段、对应变计传感器在标准全停着陆和滑行期间记录的结构不同类型的负载循环进行分类。基于这些功能,可以监测和比较飞机之间的着陆疲劳磨损当量以及给定飞机所有航班的着陆疲劳磨损,这些可以纳入机队管理范例,以实现飞机的最佳维护。本文详细描述了用于起落架节点疲劳评估的系统和算法,并提供了和讨论了在六架飞机的机队 3 年系统运行期间获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