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E. SCHWARTZ 是 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 Flom 的合伙人。EMILY D. SAFKO 是该公司的合伙人。该公司的合伙人 CONNOR A. RISER 和该公司的暑期助理 ANGELA S. WHITE 协助准备了本文。
本报告响应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 (APEC HRD) 部长的指示,要求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组制定一个项目,让劳工、管理层和政府代表就工作场所人力资源开发相关问题的最佳做法交换意见。该项目最终在国际研讨会上发表并讨论了“成功实践”案例研究,旨在促进、分享和记录成员经济体之间的研究。研讨会汇集了来自公共和私营部门的 45 名参与者,代表 9 个 APEC 成员经济体。通过主旨演讲、全体会议和专题研讨会,参与者能够相互学习经验,并帮助确定各个成员经济体可能采取的具体行动。本文介绍了研究结果摘要和案例研究汇编。
冰屋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大学高级职员的支持。有直言不讳的支持者支持这个空间,这激励了学生,并巩固了它在大学的地位。教职员工甚至在冰屋上完成了博士学位,进一步展示了它是如何被用来提升学生的教学和学习体验的。这对于帮助大学内部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了解冰屋的潜力至关重要。
在职场上拥有朋友不仅能给员工带来快乐和意义,还能促进员工的积极行为。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职场友谊对员工的人际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本研究借鉴资源保护理论,探讨职场友谊如何以及何时促进人际公民行为。使用来自 83 个工作组的 620 名员工的时间滞后多源数据,我们发现职场友谊会增加员工的关系能量,从而提高人际公民行为。此外,我们发现关系相互依存的自我构想是影响这种关系显著性的重要调节因素。具体而言,对于具有关系相互依存的自我构想的员工,职场友谊对一个人的关系能量和人际公民行为有更强的积极影响。本研究还讨论了对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关于工作场所健康调查 工作场所健康调查 (WWS) 现已进入第五年,旨在调查人们对工作场所福利的态度。它研究了广泛的财务健康、基于就业的健康保险和退休福利问题。2024 年 WWS 包括对退伍军人的过度抽样,以便更深入地分析他们在财务健康方面面临的挑战。过度抽样的优势在于能够控制与许多关于工作场所健康的结果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退伍军人在工作场所面临挑战——例如重返平民劳动力队伍时面临的挑战——因此可能与非退伍军人有系统性差异。由于这些独特的挑战,本问题简报使用 WWS 中制定的措施更仔细地研究了也曾在美国武装部队服役的工人。
目的:近年来,护士和护生遭遇职场暴力 (WPV) 的案例数量高得惊人。然而,管理和发展护生 WPV 能力的报道仍然不足。因此,本研究调查了护理实习生管理职场暴力能力 (MWVC) 的现状,并确定了影响其 MWVC 的相关因素。参与者和方法:2023 年 7 月,来自中国湖南省六家三级医院的 817 名护理实习生参加了本研究。使用职场暴力管理能力量表 (MWVCS)、患者风险识别能力评估问卷和护生专业身份问卷 (PIQNS) 通过在线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结果:在参与者中,91.1% 为女性(n=744),68.1%(n=556)年龄在 21 至 23 岁之间,54.1%(n=442)获得学士学位。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得分为 123.25(SD=11.0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B=3.152,p<0.001,95%CI:2.087–4.217)、亲历医院职场暴力事件(B=4.274,p<0.001,95%CI:3.164–5.384)、接受过WPV预防技能培训(B=7.196,p<0.001,95%CI:6.007–8.386)、患者风险识别能力(B=1.006,p<0.001,95%CI:1.163–0.893)和职业认同(B=0.693,p<0.001,95%CI:0.571–0.815)是护理实习生MWVC的相关因素。结论:护理实习生的职场暴力风险评估处于中等水平。为提高职场暴力风险评估水平,建议加强对WPV预防和管理的培训,特别是针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无目击WPV事件经验、未接受过WPV预防技能培训、患者风险识别能力和专业认同度较低的实习生。本研究结果可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支持措施,提高实习生管理WPV的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心理健康,同时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重要的见解和干预技术。关键词:护理实习生,管理职场暴力能力,患者风险识别能力,专业认同,相关因素
学生就读 CCBC 的目的是希望转学到合作大学或直接进入职场。作为本州最大的职场教育提供者,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课程。无论是卡车司机还是医生,学生都可以接受满足当今职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课程。
零工工作者数量庞大,成为城市中动态、流动的价值符号(Pei et al.,2021a)。算法管理环境下,对零工工作者工作特征的感知存在差异,有的个体关注工作保障,有的个体关注工作自主性(Felix et al.,2023)。由于零工工作者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从事零工工作,从业者与平台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Guo et al.,2023)。同时,在线劳动力平台多以线上接单、线下服务的工作模式为主,零工工作者可以自由决定线上线下时间和工作自主性(Duggan et al.,2020)。相较于传统就业方式,平台对工作出勤和在职时间没有强制性要求,自主就业的工作模式更加灵活自由(张建军、杨文斌,2022),赋予劳动者自主分配时间和精力的权力(Wood等,2019),成为吸引零工劳动者的重要因素之一(邓建军、李文斌,2021),因此零工工作是工作自主性领域的新兴议题。然而,算法技术对零工劳动过程的调控,会促使零工劳动者在不具备自主性的情况下增加工作时间投入,产生“自主—控制”悖论(Putnam等,2014;Shevchuk等,2019)。在零工情境下,平台工作者的劳动体验与工作态度会呈现出独有的特征(黄宗智,2019)。随着零工规模的扩大,从业者的体验受到日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