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全面描述了作者对相关社会政治主题的互联网讨论进行话语分析的方法。最初,该方法仅假设手动数据处理机制,包括编码和分析基于哈贝马斯概念的审议标准参数。然而,作者的实验发现了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机会,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公开讨论的结果。根据在互联网审议分析自动化程序批准过程中获得的结果,注意到使用机器训练作为研究工具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几个观点:第一个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研究工具,对审议标准参数进行编码和分析,第二个是与创建用于识别论证和文明等参数的方法有关,第三个是为研究人员提供基于机器学习结果的统计分析,并附带可视化元素。
向循环经济 (CE) 的过渡仍然是一个可预见的未来,但实现这一目标还有替代途径。大多数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都是关于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法和解释的规范性研究。然而,对循环经济的批判性评论有助于理解循环经济的出现受到当前主导目标的限制。作为一组想象的未来,循环经济的愿景是在话语实践中产生和分享的。我们假设,关于循环经济的替代话语的存在源于与当前主导目标的一致或分歧。绿色增长在欧洲关于循环经济的话语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本研究中,我们介绍了挪威特伦德拉格地区新兴循环经济的实证案例。本案例使用通过采访公共和私营部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受访者收集的定性数据。这些访谈的分析涉及使用话语联盟框架作为一种方法。我们确定了三个话语联盟:1)废物即资源:更好的产品设计和废物分类技术使回收更加高效的愿景。2)共享经济:工业共生的愿景,以及共享、再利用和产品维修方面的本地商业服务的新商业模式。3)减少个人消费:个人生活方式变化的愿景,加上本地服务和技能获取/转移以供再利用和维修。前两个与绿色增长的政治目标一致。第三个则与之不同,它质疑绿色增长的政治目标,并将重点放在减少个人消费上。我们发现,当关注实施绿色增长的目标时,绿色增长中存在话语竞争。根据这一发现,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将绿色增长的政策目标转向减少个人消费会带来哪些技术实施和政治挑战。为了说明从减少消费中产生的替代绿色增长,我们根据实证案例的见解讨论了其含义。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提供证据和例子,说明一个新兴方面可以在 CE 中更突出地融入,并且需要一种不基于经济增长的立场。
非人类人道主义:当人工智能的善举变成坏事时 Mirca Madianou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2018 年,有超过 1.68 亿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有超过 6900 万人成为难民,人道主义部门面临着重大挑战。人工智能 (AI) 应用可以成为人道主义危机的潜在解决方案的提议受到了热烈欢迎。这是“人工智能用于社会公益”大趋势的一部分,也是“数字人道主义”更广泛发展的一部分,“数字人道主义”指的是公共和私营部门为应对人道主义紧急情况而使用数字创新和数据。聊天机器人、声称可以预测未来流行病或人口流动的预测分析和建模以及依赖于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的先进神经网络的生物识别技术,都是在援助行动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例子。本文建立了一个跨学科框架,将殖民和非殖民理论、人道主义和发展的批判性探究、批判性算法研究以及对人工智能的社会技术理解结合在一起。人道主义在这里被理解为一种复杂的现象:不仅仅是通常定义的“减少痛苦的必要性”(Calhoun,2008),而且是一种行业、一种话语和一种源于 19 世纪和 20 世纪殖民主义的历史现象(Fassin,2012;Lester & Dussart,2014)。人工智能同样是一个多面现象:不仅仅是基于先进计算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技术创新,而且是一个行业以及关于技术的特定话语。人工智能只能与数据和算法一起理解——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人工智能依赖于机器学习算法,而机器学习算法是特定数据集的产物。鉴于“大数据”本质上是不完整的,且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局限性(Crawford & Finn,2014),人工智能应用会重现并可能放大大型数据集中发现的现有偏见(Benjamin,2019;Eubanks,2018;Noble,2018 等)。
循环经济 (CE) 最近成为一种流行话题,尤其是在政府和企业部门。鉴于人类世的社会生态挑战,CE 的概念确实有助于向可持续、公正和有弹性的未来过渡。然而,CE 的实际定义、目标和实施方式仍然不明确、不一致且存在争议。因此,不同的参与者和部门正在表达符合其利益的循环话语,但这些话语往往没有充分审视循环的生态、社会和政治影响。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在综合话语类型学中对循环话语进行概念区分,更好地驾驭和分析循环话语的历史、复杂性和多元性。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批判性文献综述,首先考察并反思 CE 概念的核心挑战、差距和局限性。其次,本研究制定了循环思维的综合时间表,识别并从概念上对全球北方和南方的 72 种不同的 CE 相关概念进行分类(例如甘地主义和稳态经济学、美好生活、甜甜圈经济学和去增长)。这导致了循环话语类型的发展,该类型根据循环愿景在基本社会、技术、政治和生态问题上的地位对其进行分类。因此,本研究旨在为更全面、更全面的讨论提供基础,开启关于可能存在的许多循环未来的想象,并允许思想、政策选择、战略、实践和解决方案的相互影响。
近年来,循环经济被誉为不可持续生产系统的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方案。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循环概念,即循环经济和生态循环,这两个概念分别在2010年代和1990年代的瑞典获得了政治发展势头,本文展示了责任、政治、限制、空间和可持续性问题,甚至圆圈本身的形状在千禧年间是如何变化的。基于对两份关于这两个概念的政策报告的话语分析,我们发现了对循环的强解释和弱解释。循环经济所代表的弱循环大概是没有限制的。二次资源只能补充日益增长的一次资源开采,而循环的责任则从国家转移到个人和企业家。弱循环排除了社会责任,并且往往会强化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另一方面,在循环概念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生产者和国家有责任根据公平分配资源的原则,创建一个封闭的、规模和空间有限的物质循环。根据这些发现,人们呼吁寻找其他的循环方向,这些方向更面向全球、更具社会包容性。
研究新加坡英语,语言混合和话语演讲金斯利·博尔顿(Kingsley Bolton)和沃纳·博塔(Werner Botha)1。介绍在本章中,我们介绍了新加坡英语的研究概述,这是一个学术询问领域,该领域始于十九十七世纪中叶,并且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大大扩展。今天,从多个角度来看,有一个关于新加坡英语的小型研究库,尤其是参考该语言的传播和特征被称为“ Singlish”。在我们对这个主题的讨论中,我们有三个广泛的目标:首先,描述新加坡英语现有研究传统的主要原则;其次,介绍了我们对新加坡年轻人使用英语使用的实证研究的结果;最后,考虑与“新加坡英语”和“ Singlish”概念有关的许多关键问题。出于各种原因,此类问题很有趣,这尤其是因为对Singlish的研究仍然是一项湿滑的业务,鉴于定义和划界的多个问题。这些包括:什么是语言系统,无论是整个系统还是部分系统?是受过教育的演讲者使用的口语表达方式的形式,能够将其设置为更正式的风格,还是受过教育程度较低的语言,无法掌握更标准化的品种?它主要是在大多数中国新加坡社区,马来社区还是在印度社区中使用的?这三个主要种族有自己独特的品种,还是Singlish是一种种族间的链接语言?2。虽然我们自己在新加坡社区中对英语的研究可能无法回答所有这些问题,但我们至少希望我们的发现可能会为进一步研究此类问题提供有用的机会。关于新加坡英语和“ Singlish”的研究,新加坡英语的研究传统的起源,以及当代的“新加坡英语”概念,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中期,以及Ray Tongue和John T. Platt的早期出版物。雷·舌头(Ray Tongue)关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英语(1974年)的简短书籍,尽管当时是开创性的,但在取向方面具有教学和部分规定,其中包括有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ESM)的“不合标准”英语形式的部分。约翰·T·普拉特(John T. Platt)的观点明确是语言上的,他关于该主题的第一本出版物之一是一篇题为“新加坡英语演讲连续体及其basilect及其creoloid”(1975年)的文章。1本文概述了一种方法的分析框架,该方法将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为Platt和一小部分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系列相关研究。对于普拉特(Platt),新加坡英语(SE)被视为‘连续体,从加斯省(Basilect
本章讨论了在研究种族偏见与其在话语中的表现之间的关系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问题。本讨论的背景是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涉及种族主义在话语和交流中的再现,特别是在日常对话(Van Dijk,1984,1987a)、报刊新闻报道(Van Dijk,1983,1988a)和教科书(Van Dijk,1987b)的背景下。这个研究项目的基本假设是,种族偏见主要是通过白人主导群体成员之间的各种话语交流而获得、分享和合法化的。这一假设意味着,对少数民族话语的系统分析可以为种族主义的两个基本方面提供重要的见解。首先,话语分析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种族偏见的认知表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们在说话或写作过程中加工的特性。其次,这样的分析可以让我们准确地理解白人群体成员在交流互动中如何有说服力地向其他内群体成员传达这种种族偏见,以及种族偏见如何在主导群体中传播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