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金属 AM 系统专为大批量生产而设计。它包括一个直径 315 毫米、高 400 毫米的构建包络,配备双 1 千瓦激光器操作。为了实现卓越的部件间一致性,Velo3D 报告称,Sapphire 的集成原位工艺计量技术可实现闭环熔池控制,据称这是同类产品中的首创。据称,该系统能够构建复杂的几何形状,并允许设计悬垂度低至五度而无需支撑,以及高达 40 毫米的大型无支撑内径。据报道,最小特征尺寸和壁厚低于 250 微米。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Sapphire 系统包含一个模块,可实现自动切换,无需操作员参与,15 分钟内即可开始新的打印。
©2018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国家国防制造与机械中心,运营 America Makes。保留所有权利。由 ANSI 和 NCDMM/America Makes 出版。在美国印刷。有限许可:本材料可在未经 ANSI 或 NCDMM/America Makes 许可的情况下复制,但仅限于非商业和非宣传目的,并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更改或删除文本,且 ANSI 和 NCDMM/America Makes 版权已明确注明如上所述。未经出版商事先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手段复制或分发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或将其存储在数据库或检索系统中,除非有限许可或美国版权法第 107 或 108 条允许。本出版物中的材料仅用于教育目的。出版商和作者均不对任何错误或遗漏、本出版物或其内容的使用或解释方式或因使用本出版物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任何责任。如需法律或其他建议,请咨询您的私人律师或相关专业人士。本出版物中个人表达的观点不一定反映他们受雇的公司(或本出版物中提及的公司)的观点。作者的就业状况和与公司的隶属关系
• 标准开发组织,例如 ASTM F42 委员会、SAE AMS AM 委员会、美国焊接协会等,已发布原料材料规范、工艺规范指南、成品材料规范、设计指南、测试方法、设备鉴定指南等。 • 行业联盟和手册 AIA AM 工作组、MMPDS 第 2 卷(金属材料)和 CMH-17 AM 协调委员会(非金属材料) • FAA 命令 8110.4C、EASA 认证备忘录 CM-S-008 第 3 期、FAA-EASA 工作组
增材制造 (AM) 的接受度取决于最终零件的质量和工艺的可重复性。最近,许多研究致力于建立工艺行为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诸如激光-材料相互作用、熔池动力学、喷出物形成和粉末床上的粒子运动行为等现象是 AM 社区特别感兴趣的,因为这些事件直接影响工艺的结果。阻碍 AM 采用的另一个方面是需要具有成本效益的粉末材料及其可持续的加工和回收。
• 一般:应根据技术出版物的要求将流程的基本要素纳入程序中。• 1 级:任何活动对材料和零件制造程序的初步鉴定。• 2 级:旨在允许对已通过 1 级鉴定的程序进行程序变更的程序批准。对于程序的预期变更,需要一个零件验证版本。• 流程鉴定• 程序鉴定测试报告• 生产一致性评估计划• 质量保证和流程控制测试计划• 评估和重新鉴定• 采购
3.1.1 Powder bed fusion ................................................................................................................................. 6 3.1.2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 7 3.1.3 Binder jetting ......................................................................................................................................... 7 3.1.4 Sheet lamination .................................................................................................................................... 8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增材制造 (AM) 也日趋成熟。这并非巧合,因为要利用 AM 提供的结构自由度,需要进行详细计算,并具备设计和处理三维复杂结构的能力。然而,对 AM 系统进行编程的能力并不是计算以及最近的机器学习对 AM 领域产生影响的唯一方式。事实上,近年来 AM 出现了许多创新,这些创新以不同的方式赋予了该过程不同程度的“智能”。虽然其中许多方法相互关联,但智能 AM 的几种方法却截然不同,因为它们推动了最新技术的不同方面。我们在本篇社论中的目标是重点介绍 AM 智能的三个维度,并将它们与《先进智能系统》特刊中讨论这些维度创新的文章联系起来。这些维度包括通过 AM 生产的材料和结构的进步,使其更加智能或更具功能性,工艺的进步,以生产出更好、更可靠的产品,以及使用 AM 作为比传统制造业更灵活、更有能力的生态系统的进步(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