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和监测生物标志物作为预后工具或预测治疗反应,经常使用肿瘤采样。然而,液体活检已被证明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因为它侵入性不足,廉价且易于重复[10,11]。然而,使用TME的良好反映的血液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12-14]。早些时候我们表明,基线血液样本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MDSC(MMDSC)的存在与OS减少有关,而高水平的DC与OS益处相关。重要的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与DC的比率,尤其是MMDSC与DC的比率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15]。在当前的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肿瘤组织中的这些髓样免疫群,以研究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预后能力,因此,如果可以将血液视为TME的反射。此外,我们旨在鉴定其他血液生物标志物。在这里,我们报告说,单核细胞和MMDSC的数量相对较少,而DC的数量较高,可以预测在肿瘤或血液中测量时长期生存。由于这些细胞也是抑制或激活肿瘤特异性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高度侵入性的恶性原发性脑肿瘤。总体预后很差,GBM的管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新颖的治疗策略,例如树突状细胞疫苗(DCV)。虽然许多早期临床试验表明抗肿瘤免疫反应诱导,但结果混合并取决于试验之间各种因素的许多因素。DCV的优化至关重要; GBM特异性抗原的选择以及18 F-氟蛋白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的利用可能会增加显着价值,并最终改善接受胶质细胞瘤治疗的患者的结果。本综述提供了DCV机制的概述,评估了先前的临床试验,并讨论了将DCV整合到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方案中的未来策略。得出结论,审查讨论了与使用DCV相关的挑战,并突出了将DCV与标准疗法整合的潜力。
简单摘要:由于TIM-3在T细胞或树突状细胞上(DC)最近出现了作为免疫疗法的促进靶标,因此我们使用公共数据库中的转录组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检查了其在DC上的表达。HAVCR2(TIM-3)的表达与肿瘤微环境内的DC浸润密切相关,临床组织样品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浸润的DC表达了TIM-3。然而,它们在肿瘤侵入性前部的数量显着随着阶段进展而显着减少。在体外生成的DC中,未成熟DC的TIM-3表达高于成熟的DC,而蛋白质印迹显示,成熟DC的刺激表达高于未成熟的DC。
在正常的生理稳定状态下,在没有危险或病原体信号的情况下,DC 具有天然的耐受性。这意味着它们不会激活 T 细胞来发起免疫反应。相反,它们促进 Treg 的发展。自然地,tolDC 表面的 MHC 和共刺激分子较少 [ 16 ]。它们还产生 IL-10 和 TGF-β,这两种物质以耐受性诱导和免疫调节而闻名 [ 16 ]。所有这些特性,以及 DC 和 T 细胞之间其他复杂的相互作用,都会导致自身耐受。另一方面,长期上调的促炎分子的存在会导致 DC 谱失衡,进而促进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 [ 72 ]。DC-T 细胞通过表面分子以及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在实现抗病耐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3]。因此,这些细胞相互作用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法中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电子邮件:dsancho@cnic.es; stefanie.wculek@irbbarcelona.org;摘要树突状细胞(DC)是一组异质的抗原呈递抗原的先天免疫细胞,可调节适应性免疫,包括抗癌。因此,了解DC在肿瘤和癌症患者中的精确活性很重要。DC子集的分类历来是基于个体发育。但是,单细胞分析现在还揭示了DC在癌症中的多样性。dcs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有效的抗肿瘤T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反应,尽管它们也可以被肿瘤介导的因子劫持,从而有助于免疫耐受性和癌症进展。因此,直流活动通常是免疫疗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功效的关键决定因素。增强DC的抗肿瘤功能或将其用作协调短期和长期抗癌免疫力的工具,具有巨大的,但尚未呼吸的治疗潜力。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概述了DC状态的性质和新兴复杂性,及其在调节不同癌症类型的适应性免疫方面的功能。我们还描述了当前免疫疗法成功所需的DC,并探索靶向DC进行癌症治疗的固有潜力。我们专注于对来自具有不同癌症的患者,DC的单细胞研究的新见解及其与治疗策略的相关性。[H1]引入释放或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是当前批准的癌症免疫疗法的基础。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提供了一个主要的例子,旨在恢复肿瘤诱导的抗癌T细胞的耗尽,并由于其在许多癌症类型1,2中的无与伦比的疗效而改变了治疗景观。但是,增加对免疫疗法反应并减轻相关毒性的患者的比例是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的优先领域。
(未通过同行评审认证)是作者/资助者。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就不允许重复使用。此预印本版的版权持有人于2024年1月9日发布。 https://doi.org/10.1101/2024.01.02.573934 doi:biorxiv Preprint
(未通过同行评审认证)是作者/资助者。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就不允许重复使用。此预印本版的版权持有人于2024年1月2日发布。 https://doi.org/10.1101/2024.01.02.573934 doi:biorxiv Preprint
WT1-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从第155天开始,共注射8剂,直至第280天。通过测量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大小来确定对WT1抗原的细胞免疫反应强度。为了测量DTH,将0.1毫升WT1抗原皮内注射到前臂掌侧中心。该注射与WT1-DC腹股沟注射同一天进行。计算皮肤红斑长径和短径的平均值。第四次至第八次注射的DTH平均直径为74.3毫米。DTH的平均直径直到第三次注射才达到60毫米,但从第四次注射开始,它就超过了60毫米,第四次至第八次注射后的平均DTH为74.3毫米。
分化(图 4d),表明伤口生物学存在重大差异。我们对三种条件下的 10,612 个细胞进行了 scRNA-seq,这些细胞被鉴定为成纤维细胞、髓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图 5b、c)。在所有细胞类型中,成纤维细胞在各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DEG,FC > 0.5,p< 0.05)最多,这表明我们的工程化 DC 疗法对伤口床内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最大(图 5d、e)。在成纤维细胞表达的差异表达最多的基因中,我们发现了几种已被证明与伤口愈合密切相关的基因。用 Ndrg2-KO DC 治疗的伤口中的成纤维细胞几乎只表达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Ngfr,该受体已被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