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篇扩展的会议论文报告了一项关于共享意向性的心理生理学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在 24 个在线实验中对 405 名受试者(208 名接受者和 197 名贡献者-同盟者)进行了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创建了一个生物工程系统,通过模拟受试者在解决难以理解的多项选择题时的母亲-新生儿二元组属性来评估人类群体中的共享意向性。在这个模型中,只有母亲(贡献者-同盟者)知道正确的刺激并与新生儿(参与者-接受者)分享这一知识。生物工程系统通过刺激受试者的互动同步性、情绪感染和神经连贯性来诱导受试者的人际关系动态。该系统通过对比接受者在同盟者的“启动”和“非启动”条件下的表现来收集数据。这些知情的贡献者只在“启动”条件下知道正确的反应,并自信地对“启动”项目做出反应。具体而言,在 13 项母子二元组在线实验中,证据表明,在同盟者的“启动”条件下,接受者的表现提高了 48-394%,P 值 < 0.001(62 名接受者和 54 名同盟者);在 7 项主要组成人实验中,表现提高了 143-300%,P 值 < 0.002。在次要组实验中,证据表明,接受者仅在 UL3 项目上的表现有所提高(一种不熟悉语言的翻译,实验编号 12 中的 41 名受试者中的 20 名接受者)。在 207 名次要组受试者的 3 项实验中,非语义任务——
10p的抽象部分缺失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共同特征包括智力障碍,发育延迟,畸形特征,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耳聋和肾异常,但患者之间的表型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报告了一个婴儿女孩,出现了全球发育延迟,唇裂,先天性外脱皮,喉乳突,心房间隔缺陷和感觉性听力损失的独特面部特征。46,xx,del(10p→ter)在G带分析中观察到。进行了染色体微阵列,以获取有关可能与临床表型,医疗问题和管理有关的缺失大小和基因受累的更多详细信息。缺失涉及10p15.3 – p12.31的区域,大约为19.528739 MB。缺失的大小可以确定表型的变异性,而微阵列对于更好地理解缺失大小和基因受累的必要条件是必要的。
摘要 本文讨论了共享意向性的定义,该定义反映了最近的发现,旨在启发基于人机交互的生物工程系统的进一步转化研究。儿童的认知始于共享意向性,这种共享意向性发生在儿童与看护者的互动中,当时无法通过感官线索进行交流。需要更多地了解它是如何出现的。本文认为,共享意向性是一种协作互动,参与者分享实际认知问题的基本感官刺激。这种社会纽带使未成熟生物体能够从反射发展阶段开始进行生态训练,以处理发展感知过程中感官信息的组织、识别和解释。在自然界中,由于细胞耦合机制提供了生态发展模板,共享意向性出现在母子二元组中,人际关系动态不断增加。了解感知前交流过程中发生的神经生理过程有助于生物工程系统的进步。
摘要 综合健康 (IH) 疗法越来越多地用于管理健康状况,但阻碍护士提供 IH 疗法的障碍仍然存在。信息学和人工智能 (AI) 方法有潜力促进护士专业使用 IH 疗法。本综述的目的是 (1) 描述促进护士使用 IH 疗法的信息学和 AI 方法的科学现状,以及 (2) 确定文献中的空白以供未来研究。本系统范围审查遵循了审查和传播中心发布的系统审查指南。使用五个数据库检索 2008 年至 2018 年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描述十四项研究的十六篇文章符合预定义的资格标准并进行了审查。使用描述性数值摘要方法和主题分析来综合纳入的文献。出现了一种四重类型来标记信息学和 AI 方法,包括带有 AI 的机器人、基于计算机和移动的应用程序、电子
损伤或中风。其他神经旁路位置也已被描述或可能很快将进入开发阶段,包括皮质脊髓旁路、皮质皮质旁路、自主神经旁路、外周中枢旁路和受试者间旁路。最常见的记录设备包括 EEG、ECoG 和微电极阵列,而刺激设备包括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电极。正在开发几种设备,以提高神经元记录和刺激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以及生物相容性。进入的主要障碍包括神经可塑性和经常需要重新训练的当前解码机制。神经旁路是一类独特的神经调节。持续改进具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神经记录和刺激设备,结合不受神经可塑性抑制的解码机制,可以扩大神经旁路的治疗能力。总体而言,神经旁路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包括中风、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脑损伤等。
摘要 靶向治疗 (TT) 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甚至使以前被认为无法治愈的癌症完全缓解。由于治疗指数较小,由于副作用而减少 TT 的剂量或间隔用药,对患者来说意味着治疗机会的重大损失。在没有药物相互作用和显著副作用的情况下,用于支持治疗的顺势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存率。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和已发表的研究,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系统性 TT 支持治疗的治疗方案。治疗的独创性在于将对症稀释和动态化的顺势疗法药物与患者体质顺势疗法药物以及用于 7c (10 -14 ) 靶向治疗的等位治疗剂相结合。如果需要,可以在 4c (10 -8 ) 中添加受副作用影响最大的器官的同名器官疗法。这种治疗方案被广泛接受,耐受性良好。25 年来,已有约 5,000 名患者接受了该方案,包括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促进靶向治疗的耐受性和接受性对于肿瘤学非常重要,以便充分受益于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催眠可以有效调节急性和慢性疼痛状态下的痛觉。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最近的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催眠缓解疼痛的奥秘。催眠镇痛暗示很可能能够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 的多个水平和部位调节疼痛处理。在外周水平,催眠可能通过下调 A delta 和 C 纤维的刺激以及减少交感神经唤起来调节伤害性输入。在脊髓水平,已证明催眠期间发生的感觉镇痛与伤害性屈曲 (RIII) 反射(一种多突触脊髓反射)的减少呈线性相关。在脊髓上皮层水平,神经影像学和电生理学研究表明,镇痛的催眠暗示可以直接调节疼痛知觉的感觉和情感维度,并且情感维度的减少比感觉维度更显著。此外,催眠易感性高的受试者比催眠易感性低的受试者具有更强的注意力过滤能力;前者的认知灵活性更强,可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将注意力从伤害性刺激上转移,并更好地忽略环境中的无关刺激。认知控制过程与“监督注意力系统”有关,该系统涉及额颞边缘皮层。
目前,使用基因疗法治疗癌症有许多潜在的策略,包括 (a) 表达基因以诱导细胞凋亡或增加肿瘤对常规药物/放射疗法的敏感性;(b) 插入野生型肿瘤抑制基因以补偿其丢失/失调;(c) 使用反义 (RNA/DNA) 方法阻断致癌基因的表达;以及 (d) 增强肿瘤免疫原性以刺激免疫细胞反应性。基因疗法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基因,包括抗血管生成、任何自杀基因、免疫治疗基因、siRNA 基因、促凋亡基因、溶瘤基因和基因导向的酶前体药物。此外,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治疗策略已经开发出来,以补充用于治疗癌症的常规疗法,这些疗法直接用于修改 DNA,例如锌指核酸酶 (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核酸酶 (TALEN)、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 相关蛋白 9 (CRISPR/Cas9) 等。尽管在更好的靶向性和以肿瘤选择性方式表达的临床前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用于人类之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包括非特异性表达、低效率传递和生物安全性。本综述将重点介绍基因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当前挑战和未来机遇。
摘要 这篇理论文章旨在发展关于在细胞水平上调节共享意向性的认识。关于共享意向性过程中的神经生物学过程的假设认为,这种前感知交流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非局部神经元耦合发生,可以描述为母胎交流模型。当前的理论研究分析了文献,讨论了关于振荡对神经元时间协调影响的最新发现,以验证外部低频振荡是否只能同步来自外周和中枢神经子系统的特定局部神经元网络以调节共享意向性。该综述讨论了 4 个发现。首先,伽马振荡与局部细胞集合的时间协调有关。其次,低频脑振荡与外周和中枢神经子系统的时间协调之间存在关系。第三,δ振荡通过调节伽马活动来影响神经元活动。第四,外部 delta 和 gamma 振荡会增加皮质兴奋性。文章的结论是,delta 振荡可以调节神经系统不同子系统中的 gamma 振荡,从而提供时间网络协调。外部低频振荡器只能协调已表现出 gamma 活动的各个子系统中的相关局部神经元网络。
摘要 计算障碍是一种数学学习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方面。早期诊断和根据每个案例的需求设计干预方案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创建了多种技术资源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然而,很难确定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哪些特征与教学适用性更相关。鉴于这种情况,本研究建议根据收件人类型、目标、格式和支持科学证据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分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演绎和归纳。在第一阶段,对主要科学出版物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在第二阶段,根据对出版物的回顾,确定了发现的技术资源的共同方面,并制定了最终的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