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1 2. 传感器....................................................................................................................................................................................................................................................................................................................................3 2. 1 可变电阻传感器....................................................................................................................................................................................................................................................................3 2. 1 可变电阻传感器....................................................................................................................................................................................................................................................................3 2. 1. 1 电位计压力传感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2.1 表压隔膜压力传感器..................................................................................................................................6 2.1.2.2 悬臂式传感器..................................................................................................................................................8 2.1.2.3 压力容器传感器..................................................................................................................................................................9 2.1.2.4 嵌入式应变计传感器..................................................................................................................................................9 9 2.1.2.5 非粘结应变计压力传感器....................................................................................................................10 2.1.2.6 10 2.2 可变磁阻压力传感器....................................................................................................................................11 2.2.1 膜片式可变磁阻传感器....................................................................................................................................11 2.2.2 波登管可变磁阻压力传感器....................................................................................................................................12 2.2.3 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 (LVDT) 型传感器... . . . . . 13 2.2.4 可变磁阻压力传感器的一般性能 . . . . . . . 13 2 . 3 可变电容压力传感器
悬停四旋翼飞行器在各种湍流风况下的定位保持最近备受关注,因为它有可能在复杂环境中应用。已经开发出各种类型的控制算法来提高四旋翼飞行器在这种风况下的性能。这些需要通过飞行四旋翼飞行器本身进行测试和验证。一种快速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改造现有风洞来建立测试台,以重现这种风况。为了进行此类实验,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UPM) 将开放式喷射风洞连接到现有的开环风洞,该风洞最初的测试面积为 1 米乘 1 米。通过连接具有发散形状的开放式喷射风洞,测试段面积的直径增加到 2 米,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来操纵和悬停实验四旋翼飞行器。在测试段前连接一个沉降室来表征输出风。开口处的最大风速为 8 米/秒。利用风速计对延伸风洞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距开口四个不同距离处的速度分布,发现风速分布和湍流强度模拟了室外风湍流条件,可用于测试四旋翼悬停控制算法。
参与隧道检查的所有个人(项目经理、具有 PM 委派职责的个人和团队负责人)都必须是经过国家认证的隧道检查员,并且必须满足 NTIS 规定的最低进修培训要求。这些个人必须在每个 60 个月期间累计完成 18 小时的 FHWA 批准的隧道检查进修培训。应向隧道检查项目的项目经理提供进修培训状态的认证培训文件副本和当前联系信息。项目经理会将任何更新的联系信息和进修培训文件输入到国家认证隧道检查员的州注册表中。
提交人:Munehito Endo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部分满足要求 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 2011 年夏季 博士委员会: 顾问:Bogusz Bienkiewicz Marvin E Criswell David E Neff Peter Young
13.摘要(最多 200 个字)本报告描述了 AEDC 连续流高超声速风洞中用于静态稳定性、压力、传热、材料/结构、边界层过渡和电磁波测试的程序。由于定义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环境非常重要,因此特别强调传热技术。概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部件开发中使用的材料/结构测试方法。不幸的是,预测过渡的方法已经困扰了空气动力学家三十多年,并且仍有许多未解问题。本报告简要介绍了影响过渡的许多参数,并为有兴趣专门研究此主题的人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讨论了使用三重球的方法,并提供了说明性数据。电磁波测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测试技术,它涉及多个学科的结合:气动热力学、电磁学、材料/结构和高级诊断。这项新技术的本质是处理电磁波(RF 或 IR)在通过以高超音速飞行的导弹的弓激波、流场和电磁(EM)窗口时的传输和可能的失真。14.主题术语 电磁波、导弹导引头系统、高超音速飞行器、边界层、瞄准线误差、机鼻雷达罩
本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专业人员提供风洞测试过程的概述。这些知识应该可以让读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向风工程顾问提出正确的问题。本指南并非风洞测试技术复杂性的深入指南,因为这些技术复杂性已在其他一些出版物中介绍过。然而,本指南确实介绍了一个以前未曾涉及但设计界需要的主题:一种呈现风洞结果的方法,以便直接比较不同风洞实验室的结果。风工程专家提供的风荷载对许多高层建筑的建设成本有重大影响。不同实验室进行的平行风洞测试越来越频繁,无论是作为同行评审过程的一部分,还是作为减少设计荷载的更直接的尝试。不同风工程顾问提供的荷载从来都不相同,有时可能会有显著差异。这里提出的框架专门用于促进结果的比较以及识别任何差异的来源。
本指南的主要目标是为设计专业人员提供风洞测试过程的概述。这些知识应使读者能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向风能工程顾问提出正确的问题。本指南并非旨在深入介绍风洞测试的技术复杂性,因为这些技术复杂性已在其他一些出版物中介绍。但是,本指南确实介绍了一个以前未涉及但设计界需要的主题:一种呈现风洞结果的方法,以便直接比较不同风洞实验室的结果。风能工程专家提供的风荷载对许多高层建筑的建设成本有重大影响。不同实验室进行的平行风洞测试越来越频繁,无论是作为同行评审过程的一部分,还是作为减少设计荷载的更直接的尝试。不同的风工程顾问提供的负载从来都不相同,有时可能会有明显差异。这里介绍的框架专门用于促进结果比较并允许识别任何差异的来源。
大峡谷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美国密歇根州大急流城 49504 收稿日期:2015 年 2 月 27 日 / 接受日期:2015 年 4 月 16 日 / 发表日期:2015 年 6 月 30 日。摘要:CFD(计算流体动力学)紧随 CAD 和 FEA(有限元分析)的潮流,进入本科教育,尤其是随着商用代码的最新进展。它很快就会成为新工程毕业生的必备技能。CFD 被作为实验的一部分添加到大三流体力学课程的实验中。目标是向学生介绍 CFD 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并支持课程的理论概念。学生被要求完成风洞中机翼的实验二维研究,使用 CFD 模拟流动,并使用 CFD 预测气动升力以及实验获得的压力分布。此外,他们必须将他们的结果与所研究机翼的已发表数据进行比较。介绍了课程、风洞测试和 CFD 模拟的详细信息。讨论中使用了学生的工作样本。学生成功完成了实验室活动,学习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该实验室的宝贵成果之一是学生有机会整合多种流体力学分析工具并了解每种工具的极限。CFD 还增强了实验室活动的学习,并提高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关键词:本科教学、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1. 简介
图 4-1。典型转子叶片的坎贝尔图 ...................................................................................... 35 图 A-1。交替应力定义 ...................................................................................................... 60 图 A-2。典型 S-N 曲线 .................................................................................................... 61 图 A-3。线性疲劳曲线 ...................................................................................................... 62 图 A-4。Goodman 图 .................................................................................................................... 63 图 B-1。两种钢材在 70 o F 和 –275 o F 下的疲劳裂纹扩展数据(da/dN vs. ΔK)和曲线拟合 ................................................................................................................................ 67 图 B-2。图 2 循环应力示意图 ...................................................................................... 67 图 B-3。损伤容限疲劳寿命管理示意图 .............................................................. 71
本专著总结了一项为期一年的研究(从 2002 年 6 月到 2003 年 7 月),研究内容涉及国家风洞和推进测试需求,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主要风洞 (WT) 和推进测试 (PT) 设施 1 持续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该研究还确定了 NASA 内部所需的任何新投资和过剩产能。该研究重点关注对更大(因此建造和运营成本更高)测试设施的需求,并确定了 NASA WT/PT 设施面临的管理问题。本专著应引起 NASA、国防部、航空航天工业、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以及国会决策者的兴趣。本专著的详细支持信息包含在一份较长的配套技术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