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 PWB 中嵌入电容器的材料 Kazunori Yamamoto、Yasushi Shimada、Yasushi Kumashiro 和 Yoshitaka Hirata 日立化学株式会社 日本茨城县下馆 摘要 我们开发了一种名为 MCF-HD-45 的新型树脂涂层箔 (RCF) 材料,可嵌入 PWB 中构成电容器。该材料由热固性树脂和高介电常数 (Dk) 填料组成。填料具有多峰尺寸分布以实现高负载;特定的表面活性剂对于保持填料在清漆中的分散稳定性也至关重要。这些技术使这种材料具有 45 的高 Dk 和出色的可靠性。本文介绍了该材料应用于手机功率放大器模块和低通滤波器的测试结果,以及数据库对高频电路仿真的好处。简介 近年来,手机等无线设备的性能大大提高,尺寸也减小了。这种趋势推动了 RF 模块小型化技术的发展。以前,人们采用较小的半导体和无源器件来实现这一目的。然而,为了进一步减小尺寸,人们正在积极研究在 PWB 中嵌入无源和有源器件的技术。关于使用低温共烧陶瓷 (LTCC) 或硅作为基板的嵌入式无源器件的报道很多。如今,人们正在积极研究将有机基板用作此目的的基板,1-5 因为它们的热膨胀系数 (CTE) 与主板相匹配,并且易于扩大基板尺寸。如果现有的有机基板制造工艺适合嵌入无源器件,它们将具有巨大的成本效益优势。如今,模拟技术对于 RF 模块的电路设计非常重要。然而,适用于 PWB 中嵌入式无源器件的电路设计的数据库很少。电路设计师、PWB 制造商和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是必要的,以激活嵌入式无源技术。实验部分以改性环氧树脂为高分子材料,以Dk=1500的钛酸钡(BaTiO 3)为高Dk填料,选择适当的溶剂将各组份材料配成清漆,用砂磨机混合制成均质清漆,并添加一些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然后将清漆涂在典型的铜箔(3/8盎司)上,采用标准涂覆技术,得到名为MCF-HD-45的新型RCF。在此过程中,绝缘层厚度控制在20μm左右。用于可靠性测试等的试样采用传统的层压工艺制作,即在180 OC下2.5 MPa压力下放置60分钟。然后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可靠性测试:85 OC/85%RH/6 V dc。电路仿真采用安捷伦科技公司的先进设计系统 (ADS) 进行。采用同一制造商的矢量网络分析仪 (VNA) 测量材料及其应用的高频特性,该分析仪配备探针台以控制台面温度。结果与讨论图 1 显示了嵌入 PWB 中的无源元件的概念。由夹在两个电极(例如铜箔)之间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制成的厚膜电容器、由薄膜和两个电极制成的薄膜电容器以及通过在基板上图案化制成的电感器可用作嵌入 PWB 中的无源元件。
- 控制打开电压:控制打开电压:可调节从95.0到140.0 V,以0.1 V增量为0.1 v增量 - 控制关闭电压:控制关闭电压:可调节到95.0到140.0 V,以0.1 V增量 - 关闭和开放时间延迟:关闭和开放时间延迟:关闭和开放时间延迟:确定或反向或反向;可调节从0秒到600秒,以1秒的增量调节。计时器重置可以作为瞬时或集成。- 时间覆盖(经典或增强):时间覆盖(经典或增强):在自动控制模式下,可以将替代的时间应用于电容器库打开和关闭操作。时间覆盖功能考虑开始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日期,结束时间,持续时间,复发模式以及一系列实施替代的事件。在增强模式下,在24小时内可用第二次覆盖。- 温度覆盖:温度替代:在自动控制模式下,温度可以替代,可以在电容器库开放和关闭操作上。温度替代特征考虑了感知的环境温度,并在温度设定点条件上或低于温度的设定条件上实现了覆盖动作(开放,关闭或无)。注意:控制模式限制可以覆盖时间和温度覆盖。
在可持续能源生产和发展的框架中,电能存储 (EES)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处于能源存储最前沿的是基于电化学存储的系统,例如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多年来,电池和电双层电容器 (EDLC) 的完美组合已经出现,作为抵消这两种技术特定问题的一种方式,并代表了未来 EES 设备达到高能量和功率密度的新方向。作为一种战略性无材料低成本技术,非水混合超级电容器 (KIC) 代表了高功率应用的有前途的解决方案。这里介绍的 KIC 技术由活性炭正极和超大石墨负极组成,浸入乙腈基非水电解质和钾盐中 [1]。该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结果的不可重复性。对于锂离子电池,化成工艺是关键的制造步骤,可在负极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固体电解质界面 (SEI),确保均匀稳定的性能。此步骤也被认为对 KIC 系统至关重要。得益于适当的化成工艺 [2] 的开发,可以形成均匀连续且 KF 含量低的 SEI,并且软包电池规模的性能现在稳定且可重复。此外,观察到了 SEI 中 KF 含量的变化与循环性能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将介绍和讨论这一结果。
传感器或电源的长线通常连接到工业电子设备的输入或输出。工业电子系统损坏的最常见原因是过电压,它是由设备本身的开关动作或雷电等大气放电引起的。交流电容器主要用于工频应用(50/60Hz),以抑制开关瞬变和射频干扰 (R.F.I)。这些应用可分为两种类型的电容器。X 电容器,其中雷电或开关瞬变导致的电容器击穿不会导致触电危险,Y 电容器用于电容器击穿可能导致危险情况的应用。
摘要:电动汽车是指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机从电池中获取电力,并能从外部电源充电。决定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最大因素是车内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最优驱动扭矩分配策略,适用于前后轮独立驱动的电动汽车 (EV)。所提出的前轮和后轮最优扭矩分配策略提高了车辆的整体能效,从而增加了电动汽车每个充电周期可实现的行驶里程。扭矩优化的目标是最小化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并最大化制动过程中的再生能量回收。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扭矩分配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驾驶命令实现恒速行驶、加速、制动和爬坡行驶模式下的驱动-制动扭矩的最优分配。最优扭矩分配确保最小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效。通过降低能耗,可以提高每次充电可行驶的里程,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延长。关键词:续航里程延长、智能自动切换、效率、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动汽车 (EV) I. 引言目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平均可以满足大多数国家 80-90% 的大多数人的需求。然而,不买电动汽车最常见的原因是续航里程不够[1]。 CARB 将增程型电动汽车(也称为增程式电动汽车 (EREV) 或增程电池电动汽车 (BEVx))定义为“主要由零排放储能装置供电的汽车,能够以纯电动方式行驶 75 英里以上,同时还配备备用辅助动力装置 (APU),该装置在储能装置完全耗尽之前不会运行[6]。目前,电池是电动汽车 (EV) 的主要电源。电池越大,电动汽车可以行驶的距离越远。为了向牵引电机供电,在普通商用电动汽车中,使用传统的逆变器。电动汽车 (EV) 的电池组是通过将多个锂离子电池串联起来而制成的,通常串联约 100 个电池 [7]。产生用于储存能量的高压 (HV) 组。典型的汽车行程在高效电动汽车 (EV) 的行驶范围内,因为几乎 90% 的日常汽车使用是为了
静电双层电容器 (EDLC) 使用碳电极或衍生物,其静电双层电容远高于电化学伪电容,从而实现导电电极表面与电解质界面处亥姆霍兹双层中的电荷分离。电荷分离约为几埃(0.3-0.8 纳米),比传统电容器小得多。电化学伪电容器使用金属氧化物或导电聚合物电极,除了双层电容外,还具有大量电化学伪电容。伪电容是通过法拉第电子电荷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插层或电吸附实现的。混合电容器(例如锂离子电容器)使用具有不同特性的电极:一种主要表现出静电电容,另一种主要表现出电化学电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