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无缝隙护理模式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我院呼吸科行FB检查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缝隙护理(SN)组100例和常规护理(RN)组100例。RN组给予常规护理,SN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融入无缝隙护理。对比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术后不良反应、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根据SAS评分系统结果显示,2组患者入院时焦虑程度相似(P>0.05);术前SN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P<0.001)及同期RN组(P<0.001);SN组痰中带血、咳嗽、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RN组(P分别为0.027、0.009、0.037、0.030)。FB前RN组与SN组血清IL-6、IL-17、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6、0.320、0.410、0.025)。无缝隙护理后,SN组体力活动、疼痛、睡眠、情绪反应、精力等NHP评分与R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SN组患者满意度为91.0%,RN组患者满意度为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策略可降低FB术前焦虑水平,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FB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生物疗法涵盖了医学领域中一个呈指数级增长的领域。顾名思义,生物疗法源自活体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糖和核酸组成。早期生物药物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胰岛素。这些疗法彻底改变了医学,并为越来越多的疾病提供了靶向治疗,特别是在风湿病学、胃肠病学、血液肿瘤学和皮肤病学领域。但随着这些进步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物和靶向疗法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许多独特的不良反应,这些新疗法最常见的一些不良反应是皮肤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可能会限制这些药物的使用,并增加本来就昂贵的治疗方案的成本。1 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提供者必须意识到这些影响,对如何处理有这些反应的患者有基本的了解,并知道何时转诊给皮肤科医生。本文回顾了最近关于常用生物制剂和靶向疗法的皮肤不良反应的文献,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抑制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和常用的细胞表面靶向单克隆抗体。
药物滥用是指持续或偶尔的国际性过量使用药物,并伴有有害的身体或心理影响。 2.2 药物不良反应 (ADR) 或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ADR) 是指对药物产生的有害和非预期反应,包括缺乏疗效,发生在正常用于人体的剂量下,也可能因药物过量、误用或滥用而导致。反应可能是药物或疫苗的已知副作用,也可能是新的和以前未被认识到的。任何治疗剂都可能引起 ADR,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OTC)、疫苗和补充药物,所有这些都应报告。反应与事件相反,其特点是药物与反应之间存在疑似因果关系,由报告者或审查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确定。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进行报告这一事实表明观察到的事件可能是由药物引起的。 2.3 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是指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但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的任何不良医疗事件。不良事件可以是任何与使用药物暂时相关的不利和非预期的体征、症状或疾病,无论是否被认为与药物有关。 2.4 因果关系评估 因果关系评估是指评估药物是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致病因素的可能性。 2.5 补充药物 补充药物是指任何物质或物质混合物:
摘要 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网络上的患者生成文本作为这方面的有前途的信息来源,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以前的研究对此类患者生成的内容进行了注释,但它们仅报告了有限的信息,例如文本是否描述了药物不良反应。此外,他们只注释了从在线论坛和社交网络服务中抓取的几句话的短文。我们在本文中提供的数据集因注释信息的丰富性而独一无二,包括具有完整上下文的药物反应的详细描述。我们抓取了在线患者网络平台上共享的患者博客文章,并注释了其中报告的药物效果。我们确定了描述药物反应的跨度并为相关药物名称分配标签、反应症状的标准代码和影响类型。作为第一个数据集,我们根据日本肺癌患者的 169 篇博客文章使用这些详细标签注释了 677 种药物反应。我们的注释数据集已公开,以便进一步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以及更广泛的患者生成的文本处理。
– 布莱顿合作组织制定了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的标准化定义 [1]。 – 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VAERS)是一种从多个来源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的被动监测系统[2]。 – 疫苗数据链接(VSD)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个主动监测系统,该系统与 8 家美国私人医疗保健组织(管理式医疗组织)合作,对罕见的疫苗接种后副作用进行主动和持续的监测(通过快速周期性分析每周更新监测数据)。 - CISA(临床免疫安全评估)旨在制定评估和管理不良反应的协议 [3]。 - 美国国家医学院(前身为医学研究所)的免疫安全审查委员会负责建立不良事件与疫苗之间的因果关系 [4]。
考虑一下这些日常情况:•一名 85 岁的男子每天服用 0.25 毫克地高辛来控制他对新发心房颤动的快速心室反应,之后出现厌食和思维混乱。•一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 71 岁女性在服用常规剂量的茶碱和从杂货店购买的西咪替丁来治疗消化不良时出现震颤、恶心、呕吐和心动过速。•一名患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 76 岁男子在服用布洛芬 2 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后出现高血压并被给予抗高血压药物。虽然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发生在年轻患者身上,但它们更可能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占老年患者急性入院医学原因的 10% 至 17%。 1
摘要: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遗传变异性对负责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影响的机制的贡献,尤其是运动障碍和体重增加。尽管研究研究与临床医生可用的实用工具之间存在差距,但希望在可预见的将来,药物遗传学将成为指导开发具有较少不良影响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关键帮助。我们提供了两种情况的摘要,这些案例是使用细胞色素P450药物遗传学的例子,试图在最近的文献中指导治疗,这些文献涉及药物遗传学在抗精神病药疗法的不良影响中的作用。这些例子以及关于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药物遗传学的最新文献的回顾,说明了将预测,预防和个性化医学原理应用于精神病治疗的潜力。关键词:药物遗传学,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