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儿童脑肿瘤是儿童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代表多种疾病和分子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测试组合,以协助恶性肿瘤复发时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经 IRB 批准和适当的知情同意,我们进行了一项单机构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选定的激酶抑制剂疗法。对肿瘤组织进行实验室开发的免疫组织化学测试组合,建议使用四种小分子抑制剂中的一种与替莫唑胺和依托泊苷组成的口服化疗联合治疗。结果:所有 20 名受试者被分配到依维莫司 (n = 4)、厄洛替尼 (n = 6) 或达沙替尼 (n = 10) 组;90% (18/20) 在预先指定的 14 天可行性时间段内完成。研究中只有 2 名受试者选择了治疗,8 名受试者根据检测结果接受了靶向治疗(n = 5)或联合化疗(n = 3)。其他受试者仅接受化疗(n = 7),仅接受手术(n = 2)或未接受进一步治疗(n = 3)。在接受评估的患者中,28%(5/18)的免疫组织化学靶标与相关基因变化有关。结论:对于复发性儿童脑肿瘤,快速选择靶向治疗是可行的,但采用统一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是不可行的。
摘要:肾细胞癌 (RCC) 经常在手术切除后复发或转移。依维莫司是一种 mTOR 抑制剂,被用作二线治疗,但 RCC 对依维莫司的反应不足。二甲双胍是一种抗糖尿病药物;最近的报告表明它在各种癌症中都具有抗癌作用,并且已知它与其他药物具有协同作用。我们研究了联合使用依维莫司和二甲双胍作为 RCC 有效治疗的可能性。与单独使用每种药物治疗的 RCC 细胞相比,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 RCC 细胞显示出显著抑制细胞活力、细胞迁移和侵袭,并增加细胞凋亡。在异种移植模型中也证实了抗癌协同作用。用于确定联合治疗潜在机制的转录组分析表明,联合治疗下调了线粒体融合基因,上调了线粒体裂变基因。使用 LysoTracker、LysoSensor 和 JC-1 染色观察了联合治疗后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总之,依维莫司和二甲双胍的组合通过破坏线粒体动力学抑制了 RCC 的生长。因此,我们认为二甲双胍和依维莫司的联合治疗会破坏 RCC 中的线粒体动力学,这可能是 RCC 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异性疾病,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5.0-20.0%。TNBC与早期复发和转移,强烈的侵入性和预后不良有关。化学疗法目前是TNBC治疗的主要手段,而病理完全反应的实现与长期良好预后密切相关。改善TNBC患者的长期预后是乳腺癌治疗的挑战,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来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当前的研究回顾了TNBC的常规治疗方式和新辅助化学疗法(NACT)的选择。还审查了优化NACT方案的研究进度,并强调了这种乳腺癌亚型的唯一性,以便为TNBC治疗提供参考和研究。
摘要。神经胶质瘤是成年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在I -IV之间具有恶性等级。在这四个年级中,胶质母细胞瘤是最恶性和侵略性的肿瘤类型,其特征是预后不良,高复发率和初始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时间短。现有的治疗方法,例如放疗,化学疗法和手术切除术,治疗作用差;因此,发现新颖的靶向疗法以增强治疗作用并改善预后是必要的。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非编码RNA(LNCRNA)参与了绝大多数关键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此外,LNCRNA的异常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和其他恶性表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评论总结了对LNCRNA在表观遗传,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的功能和机制的新见解,描述了它们在神经胶质瘤中编码功能肽的能力,并将其临床潜力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前瞻性治疗靶标讨论。
RAS P21蛋白激活剂1(RASA1)位于铬-5q14.3上,是Rasgap家族的成员,其中包括NF1,DAB2IP和Rasal2(1)。RASA1包含以下域:SRC同源性2和3(SH2和SH3),N末端C2A和C2B,GTPase激活蛋白(GAP)和Pleckstrin同源(pH),它们附着在Bruton的酪氨酸酶(BTK)基础上。rasa1是具有双重指定性的差距,可增强和加速RAS和RAP的GTPase活性。值得注意的是,细胞内Ca 2+水平调节RASA1的间隙活性。当Ca 2+浓度较高时,RAS的C2结构域和RAP允许磷酸脂质的结合,而pH结构域则保持不活跃并防止脂质结合。rasa1通常位于细胞质中,作为可溶性蛋白质,并在细胞内Ca 2+浓度的受体介导的增加后募集到质膜上(2)。当RASA1与膜相关时,RASA1的RasGAP活性增加了,因为RasGap活性以RASA1的可溶形式有限,尽管未知的机制尚不清楚(3)。sh2 -ptyr相互作用允许RASA1与P190RHOGAP(P190RHOGAP -A,ARHGAP35)相互作用,这是Rho的差距(4)。由于其特殊
摘要。背景:针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 的靶向治疗受到广泛研究。在 HNSCC 中检测到了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家族的基因的不同突变。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人乳头瘤病毒 (HPV) 阳性和阴性 SCC 系,在体外检查了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和雷帕霉素机制靶点抑制剂 (mTOR) 治疗后 FGF1 和 FGF2 的表达。材料和方法:将两种人类 HPV 阴性细胞系 (UMSCC-11A/-14C) 和一种 HPV 阳性细胞系 (CERV196) 的细胞与 20 μmol/l 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或依维莫司孵育 24-96 小时。通过增殖试验评估细胞增殖,通过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评估 FGF1 和 FGF2 的蛋白质浓度。为了进行统计分析,将结果与未处理的 HPV 阴性 SCC 细胞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三种测试细胞系中均检测到 FGF1 和 FGF2。测试的 TKI 在前 24 小时内显着(p<0.05 降低)UMSCC-11A 细胞系中的 FGF1 表达。在之后的时间点,测试的 TKI 和依维莫司显着(p<0.05)增加了 HPV 阴性和阳性癌细胞系中的 FGF1 和 FGF2 表达。在 HPV 阳性细胞系中效果更强。结论:FGF 信号传导的改变被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