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主要死亡原因。2020 年,报告了 1930 万例新发癌症病例和约 1000 万例癌症相关死亡病例(Sung et al., 2021)。手术仍被认为是早期癌症患者的黄金治疗方法,而化疗、放疗和靶向药物疗法则常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然而,这些疗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常规化疗和放疗会导致呕吐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和放射性肺炎等副作用。化疗的其他局限性包括生物利用度差、剂量要求高、治疗指数低、产生多种耐药性以及非特异性靶向性。另一方面,吉非替尼、奥希替尼和索拉非尼等靶向药物已被证明具有高选择性和低细胞毒性;然而,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耐药性。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革命性治疗药物。最近,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变得非常流行。免疫检查点阻断(ICB),例如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PD)-1、PD 配体(PD-L)-1 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抗原 4(CTLA-4)的抗体,已被证明在治疗癌症患者中非常有前景。然而,由于癌细胞、免疫细胞和肿瘤相关基质细胞诱导的肿瘤组织免疫抑制微环境(Chabanon 等,2016;Maleki Vareki 等,2017),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法控制许多患者的肿瘤进展。因此,新的抗癌治疗策略应提高靶向性、克服耐药性和/或改善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过去十年,人们开发出许多合成药物载体,如脂质体和纳米颗粒,用于治疗癌症(Perez-Herrero 和 Fernandez-Medarde,2015 年)。这些载体可以被动或主动地靶向癌细胞,减少不良副作用并改善
摘要 外泌体是纳米级的细胞外囊泡,在细胞间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携带可影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蛋白质、脂质和 RNA 等生物分子。纯外泌体的分离对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包括诊断和治疗)都至关重要。传统的外泌体分离技术(例如超速离心)缺乏特异性并且可能产生不纯的样品,因此显然需要先进的分离技术。基于配体的外泌体亲和纯化 (LEAP) 柱层析是一种利用针对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特定配体的新方法,为外泌体分离提供了一种高度特异性、温和且可扩展的方法。这篇小型综述探讨了 LEAP 层析的机制、优点和临床应用潜力,强调了其在基于外泌体的诊断和治疗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在1946年对Chargaff and West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开放了细胞外囊泡(EV)生物学领域,1990年的几项研究表明,疾病状态中外泌体表达水平改变了。从那时起,对疾病治疗领域中外泌体的研究迅速增长(1-5)。例如,已证明免疫细胞起源的外泌体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6)。此外,随着外部研究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有能力检测单个外泌体,宣布外泌体研究已经进入了个体外泌体时代(7,8)。外泌体,平均直径约为100纳米,是EV的子集(9)。 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都会释放外泌体,可以看作是细胞的常规生理活性(10)。 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基础,它们的异常状态通常会导致疾病。 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除了细胞外,外泌体在疾病的发作和进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11,12)。 外泌体通常以低免疫原性,高安全性,高组织穿透性为特征,并且几乎可以循环到所有体腔(13)。 此外,不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不同的组织选择性(14)。 随着外部研究的加深,工程外泌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尤其是癌症的治疗。 但是,没有一个人外泌体,平均直径约为100纳米,是EV的子集(9)。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都会释放外泌体,可以看作是细胞的常规生理活性(10)。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基础,它们的异常状态通常会导致疾病。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除了细胞外,外泌体在疾病的发作和进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11,12)。外泌体通常以低免疫原性,高安全性,高组织穿透性为特征,并且几乎可以循环到所有体腔(13)。此外,不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不同的组织选择性(14)。随着外部研究的加深,工程外泌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尤其是癌症的治疗。但是,没有一个人目前,工程外泌体主要用于通过增强靶向,调节基因表达,充当药物载体,改变肿瘤微环境和调节包容体等,来增强疾病的治疗作用。
摘要:脱发被认为是一个普遍但令人不安的健康问题,治疗方案有限。作为源自携带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细胞的膜结构,外泌体在功能上使细胞间通讯进行药物药物治疗并改变受体细胞的反应,从而导致疾病约束或促进。外泌体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前景。使用动物模型和细胞水平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包括皮肤乳头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在内的几种类型细胞的外泌体具有显着的促进头发生长的能力,这表明外泌体可能提供了一种治疗脱发的新选择。在这里,我们对外泌体在头发生长中的应用中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详尽的回顾。关键字:外泌体,毛囊,脱发
外泌体反过来是一条长期科学进步的有希望的新疗法[2-4]。它们不过是有助于细胞间通信的内体源的细胞外囊泡[5]。最初认为外泌体仅是携带脱氧核糖核酸(DNA),信使核糖核酸(mRNA),微核核酸(miRNA),蛋白质和脂质的细胞货物容器。然而,最近的研究使我们对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囊泡有了巨大的见解。外泌体可以作为基于受体微环境和细胞的独特组成作为细胞间和全身通信者。外泌体也由肿瘤细胞产生 - 称为肿瘤衍生的外泌体(TEX)。这些可能在癌症中起关键作用,作为信号分子[6]。在癌症中,外泌体信号可以通过抑制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和生产来影响免疫系统。它们还可能增加免疫抑制细胞的数量,从而为肿瘤病变的进展提供肥沃的地面[7,8]。Texs介导这些免疫支持癌细胞,以避免癌症发育过程中的免疫存活。
①出色的分化能力:羊水衍生的胎儿干细胞具有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胚胎干细胞等各种细胞类型(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但免疫原性低,没有肿瘤性。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SC)主要分化为骨,软骨和肌肉等中皮组织。f表示MSC(间充质干细胞),HSC(造血干细胞)和ESC(胚胎干细胞)的特征
外泌体是由各种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至150纳米的囊泡。7 它们通过表面蛋白信号传导或转移所含的脂质、核酸和其他生物分子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外泌体的性质取决于其细胞表面蛋白和其携带的生物分子,这使得它们在开发新的运输方法中受到特别关注(图1)。在他们的研究中,Wan等人6精确安全地在从肝星状细胞纯化的外泌体内运输大型RNP复合物。然而,外泌体的提取效率并不令人满意。此外,来自不同细胞的天然获得的外泌体具有不同的组成,不同批次之间的批次效应也不同。此外,外泌体的直径变化是不可控的。这些缺点限制了天然外泌体载体的广泛使用,这使得有必要开发更好的纳米载体和可控的运输策略。 5, 8 细胞膜伪装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递送策略,可能是纳米药物运输的更好选择。通过超声波或挤压方法,从不同细胞系中提取的细胞膜可以涂覆在纳米颗粒周围,尺寸可控,输出率高。膜伪装纳米颗粒具有更长的循环时间,对隐藏在生物相容性膜下的异源抗原的不良影响较低。因此,通过结合各种
胃癌和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疾病,具有高度的分子和表型异质性(Smyth et al.,2020)。胃癌可由多种基因和表观遗传突变引起,幽门螺杆菌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Uemura et al.,2001)。肿瘤微环境对胃癌患者的生存和治疗反应有很大影响(Quail and Joyce,2013)。目前,胃癌的早期诊断仍然存在问题,因为临床症状通常仅出现在癌症发展的晚期阶段,这大大限制了治疗选择(Maconi et al.,2008)。结直肠癌是全球第四大致命癌症,其病因包括饮食习惯、高龄和吸烟(Dekker et al.,2019)。结直肠癌通常在手术切除后进行辅助治疗。但随后癌症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仍然很高,而且往往与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的耐药性有关(Jänne and Mayer,2000)。由于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研究新的靶向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最近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以作为靶向药物载体。外泌体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内吞囊泡(Théry et al.,2002),其直径在40至100纳米之间。外泌体被发现能够将生物活性分子或其他物质运送到特定的受体细胞进行细胞间通讯(图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是重要的纳米材料,可以通过细胞间传递调控重要的生物学行为(Yang et al.,2019)。它们还参与肿瘤细胞凋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肿瘤微环境调节和血管生成,在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abariya et al., 2020)。由于这些特性,外泌体也可用作癌症治疗中有效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40~100nm、具有双层膜包裹的细胞外囊泡,作为天然载体具有免疫原性低、在血液中稳定性高、可将药物直达细胞等优点,能够在细胞间进行运输,有利于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交换,通过装载外源性药物(如小分子药物、跨膜蛋白、核酸药物等)来改变受体细胞的功能状态。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关键是将外源性药物有效地装载到外泌体中,而这一任务对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功能化研究是一个挑战。目前,超声处理、电穿孔、转染、孵育、挤压、皂苷辅助装载、转基因、冻融循环、热冲击、pH梯度法、低渗透析等方法已被用于将这些药物装载到外泌体中。本综述旨在概述外泌体各种药物装载技术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