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捕食者”性能相似 • 无机翼挂点 • 改进的航空电子设备(三重冗余) • 自动起飞和降落能力
35/36 型是 24 型的改进版本,是首架获得运输类别认证的 Learjet。它们采用了 30 系列机翼,该机翼在 WS 181 外侧延伸了 24 英寸,下垂的前缘和涡流发生器。机身也加长了 13 英寸,MAUW 也更高,但主要变化是增加了涡扇发动机。它们基本相同,只是 36 型是远程版本,机身油箱较大。–A 版本以序列号 35-067 和 36-018 推出,主要源于 Century III 机翼改进的推出。通过加厚的前缘和翼尖油箱处的直线边条,降低了进近速度。(AAK 76- 4 可追溯安装此修改。)进一步改进是安装在 AAK 79-10 下的 Softflite 配置,生产从序列号 35-279 和 36-046 开始。主要变化是涡流发生器被边界层增能器取代,在 WS 125 处增加了翼栅,并安装了前缘失速条。删除了翼尖油箱边条。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对超音速商用客运斜翼全翼概念进行了设计研究。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包括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在斜翼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以及来自西雅图波音商用飞机公司和加州长滩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工程师,以及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行业合作的目的是确保将现实世界的设计约束纳入研究,并获得行业设计专业知识。斯坦福大学的团队建造并试飞了一架 17 英尺跨度的斜翼全翼无人机,展示了 3% 负静态稳定性的飞行。设计研究最终产生了两种机翼设计,称为 OAW-3 和 DAC-1。OAW-3 机翼由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团队设计,代表了基于配置约束和任务性能指标的高度优化设计。DAC-1 机翼由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团队设计。它是一种经典的椭圆形平面形状,具有高度的气动形状优化,但设计并未根据整体任务性能指标进行优化。虽然两个机翼都在 9 x 7 超音速风洞中进行了测试,但只有 OAW-3 机翼拥有完整的控制面和发动机舱。本报告中描述的风洞数据仅在 NASA OAW-3 配置上获得。
摘要:阵风、机动和地面载荷对飞机的结构尺寸有显著影响。自适应载荷缓解方法(关键词:1g 机翼)有望降低最大载荷,从而减轻结构重量。为了正确分析此类载荷缓解技术,需要采用多学科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用了阵风遭遇模拟的流程链,使用高保真方法对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学科进行耦合,这些学科在时间域中耦合。在对具有和不具有副翼偏转的通用运输机配置进行多学科模拟时,介绍了垂直阵风对机翼和水平尾翼上的合力、力矩、载荷分布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对 FLEXOP 演示飞机进行的地面测试活动。进行的测试分为结构、飞行系统和集成测试。除了描述测试设置和测试执行之外,还给出了主要发现和结论。结构测试包括静态、地面振动和适航性测试。静态和地面振动测试用于对制造的机翼和整个机身进行结构表征。本文还介绍了用于机翼形状和负载重建的光纤布拉格应变传感系统的评估和校准。适航性测试用于证明制造的机翼在指定极限载荷下的结构完整性。在飞行系统测试的背景下,简要介绍了机载自动驾驶仪硬件软件系统的主要组件,包括从 RC 发射器到飞机控制器的信号数据流、基线自动驾驶仪软件的功能以及与地面站的通信。所有这些组件都集成到硬件在环环境中,并简要介绍了伺服电机识别和硬件延迟测量。在设计基线和颤振控制器时考虑了测量的硬件延迟。在软件在环环境中,颤振控制器与基线控制器一起进行了测试。最后介绍系统集成测试。在此背景下,介绍了空气制动器、发动机、电子元件的兼容性、航程和滑行测试。
为了进行这项测试,我们建造了一个反作用结构来支撑右侧机翼,ILEF 测试件就安装在机翼上。我们设计了一组模拟机身舱壁的凸耳,直接与内翼根凸耳连接。这些定制凸耳上装有应变计,目的是估算与反作用结构连接处的负载分布。在最终安装到反作用结构上之前,我们在负载框架中对它们进行了单独校准,并施加了垂直和水平负载。本文重点介绍了选择仪表位置和方向的技术、校准程序和数据分析。最后,我们讨论了从这个项目中学到的一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