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始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不耐受被定义为存在临床上显著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风险,或者可能降低治疗依从性。如果患者不能耐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则应以最大耐受剂量治疗。告知患者,任何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都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果患者报告服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时出现不良反应,应与他们讨论以下可能的策略:• 停止服用他汀类药物,并在症状缓解后重试,以检查症状是否与他汀类药物有关• 降低同一强度组内的剂量• 将他汀类药物改为较低强度组。建议尝试至少 3 种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包括瑞舒伐他汀。建议使用此在线工具来评估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可能性。http://tools.acc.org/StatinIntolerance/#!/content/evaluate/calculator/ 没有证据表明纤维酸盐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因此它们不包括在途径中。对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它们仍然是一个选择。
ACL: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 ANGPTL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3; Apo:载脂蛋白; CETP: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oA:辅酶 A; HDL:高密度脂蛋白; HMGCR: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 IDL:中密度脂蛋白; LDL:低密度脂蛋白; LPL:脂蛋白脂肪酶; mRNA:信使RNA; MTP: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 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 型; R:受体;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大多是由血脂异常引起的。随着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以及最近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 型 (PCSK9) 抑制剂的出现,所有专业的医生都可以使用各种药物来解决这一主要的病理生理驱动因素。然而,在优化药物治疗降脂策略方面仍存在大量未满足的需求。本文将回顾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和 PCSK9 抑制剂出现后最近推出或仍在开发中的主要降脂药物的相关证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很快将有一系列针对各种机制途径的差异化疗法进入临床医学。了解这些潜在的最新进展和各种即将到来的治疗方案将使医生更容易做出选择,并将导致更加个性化的可用治疗方法的选择。
摘要:高脂血症是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特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或脂蛋白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药物是他汀类药物和抗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他汀类药物长期使用的主要限制是副作用难以耐受。Evolocumab和Alirocumab是两种抗PCSK9的单克隆抗体,可有效降低他汀不耐受患者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且副作用较少。然而,由于单克隆抗体的半衰期短、成本高,可能导致患者不依从用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鉴于RNA在基因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RNA的疗法已成为设计新型抗高脂血症药物的有力蓝图。本文,我们总结了基于RNA的治疗策略以及目前RNA药物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临床试验。
摘要:过去几十年心血管预防研究的特点是成功开发出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治疗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胆固醇血症的方法。最近的例子包括用单克隆抗体、小干扰 RNA 和反义 RNA 药物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 型 (PCSK9)。LDL 胆固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累积效应使得早期、有效和长期降低 LDL 胆固醇成为可取之道——理想情况下不需要定期服用或使用药物,而且重要的是没有副作用。目前的报告显示,灵长类动物在用 PCSK9 基因或碱基编辑器进行一次治疗后,LDL 胆固醇就会持久降低。使用 CRISPR/Cas 系统可以精确编辑基因组,直至单核苷酸变化。只要保证安全性并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减少,这项新技术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目前的心血管预防观念。本综述阐述了 CRISPR/Cas 系统的应用,并介绍了 PCSK9 编辑体内方法的现状。
人们普遍认为脂质对 PC 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至关重要[6],PC 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脂质组学存在显著差异[7, 8]。观察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改善 PC 患者的生存率[9–11],但也存在非统计关联[12, 13],结果并不一致。他汀类药物和新兴脂质调节剂显示出治疗 PC 的潜力,但缺乏有力的证据。观察性研究的偏见以及随机对照试验 (RCT) 确定疗效的耗时、潜在风险和外推性较弱的缺点,尚未能够确定降脂药物靶点与 PC 之间的关联。孟德尔随机化(MR)利用与特定暴露相关的遗传变异来确定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证据水平高,避免了偏倚和反向因果关系,同时比 RCT 更具成本效益且劳动强度更低。此外,近年来,以药物为靶点的孟德尔随机化在潜在药物靶点的识别和疗效预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例如发现脂蛋白脂肪酶(LPL)和 HMG-CoA 还原酶(HMGCR)是治疗或预防偏头痛的潜在药物靶点[14],LPL 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有希望的药物靶点候选者[15],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与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 型(PCSK9)有关[16]。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H)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它是一种代谢性疾病。19 号染色体的突变会导致这种疾病。19 号染色体编码低密度脂蛋白 (LDL) 受体 (LDLR) 的数据。LDLR 可以降低循环中升高的 LDL 水平,也可以维持正常的 LDL 水平。它会导致早期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FH 的特征是由于 LDLR 的突然变化导致血液中 LDL 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液中 LDL 的清除率降低。斑块沉积在动脉管腔中,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年轻时。如果两个基因都受到影响,则为纯合 FH (HoFH);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当单个基因受到影响时,这种情况称为杂合 FH (HeFH)。 HoFH 比 HeFH 更早出现严重的心脏病。FH 的主要原因是 LDLR 基因突变,而其他原因包括载脂蛋白 B (apo B)、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 型 (PCSK9)、LDLR 衔接蛋白 1 (LDLRAP 1) 等各种基因突变。为了预防 FH 引起的心血管危机,必须尽早诊断并有效治疗。随着医学科学的研究和进步,许多旨在降低血液中 LDL 水平的现有和新型疗法正在涌现。
摘要 综述目的 在此,我们总结了临床前研究的主要发现,这些研究测试了编辑肝脏基因可以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 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概念。 最新发现 选择性递送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CRISPR)/CRISPR 相关蛋白 9 (Cas9) 介导的针对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类型 9 (PCSK9) 的基因编辑工具到肝细胞,即通过封装到 N-乙酰半乳糖胺偶联的脂质纳米颗粒中,能够诱导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血浆 PCSK9 水平稳定降低约 90% 并同时降低 LDL 胆固醇水平 60%。小鼠研究表明,这项最先进的技术可以扩展到包括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其他靶点,例如血管生成素样 3 和几种载脂蛋白。摘要 使用基因编辑器有望在人类环境中降低血浆 LDL 胆固醇水平。然而,在这种方法取得临床成功之前,必须保证基因编辑的安全性。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影响大中型动脉的疾病,目前是许多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高血清 LDL(低密度脂蛋白)和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而高 HDL(高密度脂蛋白)超过 60 mg/Dl 则具有保护作用。我对有关降脂药物的不同文章进行了文献综述,本综述旨在寻找理想的降脂药物,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物是一线抗脂血症药物,具有剂量依赖性副作用,如肌肉疼痛、神经病变、肝功能障碍和横纹肌溶解症。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添加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 型抑制剂等药物、补充辅酶 Q10 和左旋肉碱是减少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的一些方法。未来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和LDL达不到目标的患者,角鲨烯合酶抑制剂是最佳选择。我们重点研究了目前已有的降脂药物,其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以及未来理想的新型降脂药物。理想的降脂药物应能达到目标血脂水平,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摘要:脂质代谢失调是肝癌的共同特征,维持肿瘤细胞生长和存活必不可少。我们旨在利用这一弱点,通过靶向关键代谢因子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 型 (PCSK9) 来重新连接致癌代谢中心。我们使用三种肝癌细胞系 Huh6、Huh7 和 HepG2 评估了 PCSK9 抑制的效果,并使用斑马鱼体内模型验证了结果。PCSK9 缺乏导致所有细胞系的细胞增殖受到强烈抑制。在脂质代谢水平上,PCSK9 抑制导致细胞内中性脂质、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以及脂质氢过氧化物积累增加。分子信号分析涉及 sequestome 1/Kelch 样 ECH 相关蛋白 1/核因子红细胞 2 相关因子 2 (p62/Keap1/Nrf2) 抗氧化轴的破坏,导致铁死亡,其形态特征通过电子和共聚焦显微镜得到确认。使用斑马鱼异种移植实验验证了 PCSK9 缺乏的抗肿瘤作用。抑制 PCSK9 可有效破坏肿瘤代谢过程,诱导代谢衰竭并增强癌细胞对铁触发脂质过氧化的脆弱性。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抗 PCSK9 方法的药物重新定位以治疗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