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西汀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会影响非目标生物。本研究旨在调查环境相关氟西汀浓度(1 – 1000 ng/L)对斑马鱼发育的影响,评估胚胎毒性和行为、抗氧化防御、基因表达和幼体阶段的神经递质水平。研究发现,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接触氟西汀能够加速暴露于 1、10 和 100 ng/L 的胚胎的孵化,减小暴露于 1000 ng/L 的幼体尺寸,并增加暴露于 10、100 和 1000 ng/L 的幼体的心率。行为障碍(惊吓反应减弱和幼虫运动活动增加)与单胺能系统的影响有关,通过关键基因(vmat2、mao、tph1a 和 th2)的下调检测出来。此外,血清素和多巴胺系统的神经化学物质水平改变(色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突出了早期的敏感性
结果: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SY009治疗后,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嘌呤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均存在差异。其中,2mg BID组胆汁酸相关代谢物的增幅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不饱和脂肪酸相关代谢物在2mg BID组和安慰剂组均有降低,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以胆汁酸为目标,通过靶向代谢组学进行精准量化。与安慰剂组相比,SY-009治疗组的几种胆汁酸水平显著升高。此外,SY-009给药后,游离胆汁酸比例显著降低,甘氨酸结合胆汁酸比例显著升高,牛磺酸结合胆汁酸比例趋于稳定,PBA/SBA显著升高。
在临床研究和临时性研究中,压力和精神疾病与孕产妇和后代微生物组的中断以及后代患有精神疾病的后代风险增加的压力和精神疾病与中后代的破坏是独立的。然而,微生物组在介导产前压力对后代行为的影响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虽然临床前研究确定了几种关键机制,但重点关注机制的临床研究是有限的。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三种特定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微生物组可以介导产前应力的影响:1)改变短链脂肪酸的产生; 2)TH17(T辅助17)的破坏细胞分化,导致母体和胎儿免疫激活; 3)肠道和微生物色氨酸代谢以及血清素能信号传导的扰动。最后,我们回顾了关注这些机制的现有临床文献,并强调需要进行其他机械临床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组在产前压力中的作用。
拟南芥CNGC家族有20名成员,其中CNGC2与自身免疫性表型引起的植物免疫有关,并且在各种突变体中的免疫反应受损(即cngc2/dnd1)。然而,CNGC2突变体显示了多效性表型,例如开花和发育缺陷,表明CNGC2的多功能性。在这里,我们表明CNGC2通过影响生长素生物合成而参与了生长素信号传导。CNGC2突变体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受损。这些生长素信号传导缺陷和CNGC2的自身免疫表型可以通过淘汰拟南芥(YUC6)和色氨酸氨基转移酶(TAA1/WEI8)来抑制CNGC2的自身免疫性表型。Ca2+信号可视化分析还表明,CNGC2在生长素治疗时具有产生Ca2+信号的缺陷,表明CNGC2的作用超出了免疫力,可能控制了整个植物Ca2+稳态。另一方面,最近的数据表明,一对其他CNGC,CNGC10和CNGC13逐渐参与免疫抗真菌感染和可能的草食性。
亚利桑那大学的莎拉·利文斯顿(Sarah Livingston)发表的一项令人兴奋的研究表明,尿石素A和维生素D如何配合在神经内分泌细胞中扩增5-羟色胺基因的表达。尿石蛋白A增强了维生素D在色氨酸代谢中诱导5-羟色胺诱导5-羟色胺的能力,即TPH2,并起到通过VDR VDRE刺激基因表达的1,25D作用的增强作用。瘦素通常会抑制脑衍生的5-羟色胺的合成和释放,有利于骨质量应计,食欲和能量代谢。维生素D抑制脂肪细胞瘦素并诱导TPH2以增强大脑皮层中的5-羟色胺继电器信号传导。因此,维生素D和尿素A的结合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提高5-羟色胺的吸引力,并可能改善情绪。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维持免疫和代谢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微生物平衡的破坏被称为菌群失调,越来越多地被证明与慢性炎症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对宿主生理产生影响的一个关键机制是通过产生生物活性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包括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色氨酸衍生物,是调节免疫反应和调节代谢功能的关键。菌群失调会破坏这些代谢物的产生和功能,从而导致免疫失调、慢性炎症和疾病进展。本综述探讨了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物在慢性炎症疾病中的作用,重点关注它们的免疫调节和代谢作用。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机制可能会为旨在恢复免疫稳态和减轻全球慢性炎症疾病负担的新型治疗策略开辟道路。
我们的研究检查了 CRISPR/Cas9 方法对参与生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色氨酸氨基转移酶 BnaTAA1 基因的突变效率。我们制作了九种 CRISPR/Cas9 构建体,这些构建体具有不同的启动子,可驱动金黄色葡萄球菌 Cas9 (SaCas9) 或植物密码子优化的化脓性链球菌 Cas9 (pcoCas9) 的表达。我们开发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系统,用于评估每个构建体使用油菜毛状根引起的突变种类和频率。我们发现 pcoCas9 在突变目标位点方面比 SaCas9 更有效,并且 NLS 信号的存在使诱变机会增加了 25%。在再生系中进一步研究了突变,并确定了转基因植物中 BnaTAA1 基因的表达和基因修饰的遗传性。毛状根转化与 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编辑相结合,为研究重要油料作物 B. napus 中的靶基因功能提供了一种快速而直接的系统。
摘要:已经证明了中枢和周围炎症参与主要抑郁症(MDD)的发病和预后。抑郁症患者中促炎细胞因子(介体(IL)-1β,IL-6,IL-18和TNF-α)的增加可能会引起神经炎症过程和周围炎症,而这些机制,这些机制又可能有助于GUT Microbobobiota Dysbibiosis。一起,神经炎症和肠道营养不良会诱导色氨酸代谢的改变,最终导致5-羟色胺合成,神经可塑性相关机制的障碍以及谷氨酸介导的介导的兴奋性。本综述旨在强调涉及MDD病理生理学的炎症机制(神经炎症,周围炎症和肠道营养不良),并探索这种精神疾病的新型抗炎治疗方法。几条证据表明,除了抗抑郁药,体育锻炼,益生菌和营养素(agmatine,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外,还具有抗炎作用,可能有助于其抗抑郁剂。对于探索这些替代疗法对MDD的治疗益处的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
背景: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三部分基序含28(TRIM28)是影响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分子,但其在GC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TRIM28影响GC的分子机制。方法:在TCGA数据库的RNA-seq数据、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和GC细胞系中检测TRIM28的表达。通过siRNA、慢病毒介导的shRNA或质粒沉默或过表达基因。进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菌落形成试验以探讨TRIM28敲低后GC细胞的增殖情况。使用RNA-seq和TCGA数据库来识别靶基因。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来检测TRIM28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1)之间的可能机制。使用荧光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色氨酸浓度。将MGC-803和746T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建立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结果:TRIM28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较差的预后呈正相关。在GC组织和细胞中观察到TRIM28的上调。体外实验证明敲低TRIM28可显著抑制GC细胞的增殖。然后发现TRIM28与GC细胞中IDO1的表达呈正相关。与此相符,在TRIM28敲低的GC细胞中细胞上清液中色氨酸水平升高,而过表达IDO1可以逆转这种表型。血清反应因子(SRF)是已知的IDO1的调节因子,在GC细胞中也受TRIM28的调控。在GC细胞中,TRIM28敲低引起的IDO1表达降低可以通过过表达血清反应因子(SRF)部分逆转。功能研究表明,GC中IDO1表达增加,敲低IDO1也可以抑制GC细胞的增殖。此外,过表达IDO1可以部分逆转TRIM28敲低引起的GC细胞增殖抑制。在体内实验中,敲低TRIM28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过表达IDO1和SRF均可逆转TRIM28敲低引起的增殖抑制。结论:TRIM28在GC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可能通过SRF调控IDO1,TRIM28通过SRF/IDO1轴促进GC细胞增殖。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T2DM的发生率在全球增加,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营养不良可能有助于这种疾病的发展。肠道微生物衍生的代谢产物,包括胆汁酸,脂多糖,三甲胺-N-氧化物,色氨酸和吲哚衍生物以及短链脂肪酸,已被证明参与了T2DM的病原体,在宿主 - 微生物Crosstall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综述旨在总结肠道微生物源代谢物与T2DM发病机理之间的分子联系。此外,我们使用益生菌,益生元,粪便菌群移植和其他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回顾了T2DM的潜在疗法和治疗方法。研究了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的临床试验。这篇评论强调,针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预防和治疗T2DM的潜在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