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诺杆菌属是一类自然存在于环境中且能在干燥条件下生存的非芽孢形成细菌。据报道,克罗诺杆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菌种,据报道,婴儿患上脑膜炎(保护大脑和脊髓的膜发炎)会导致神经残疾和死亡。丙二酸杆菌也与食源性疾病有关。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Sorman City行政办公室使用的键盘和小鼠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从14个键盘和14只小鼠收集样品。微生物分析涉及使用微观,文化和生化测试分离和鉴定细菌。总共分析了28个样品,揭示了各种细菌的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普遍的,在96.42%的样品中发现,与小鼠相比,键盘上的污染率更高(100%)(92.85%)。其他分离的细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28.57%),链球菌种(42.85%),大肠杆菌(14.28%),克雷伯斯菌种。(10.71%)和沙门氏菌。(21.42%)。高污染率,特别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明键盘和小鼠是病原体的重要储层。葡萄球菌表皮和链球菌种类,表明通过与受污染的表面接触而导致的感染途径。革兰氏阴性细菌,例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种类和沙门氏菌。的流行程度较低,但仍然值得注意,这可能是由于粪便污染或食物残留物所致。该研究强调了定期清洁和消毒计算机设备以减少微生物污染的关键需求。改进的卫生实践对于防止感染在办公环境中的传播至关重要。引用本文。Ali S.在苏尔曼市行政办公室对键盘和小鼠微生物污染的评估。alq j with app sci。2024; 7(3):865-870。 https://doi.org/10.54361/ajmas.247358
简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通常遇到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是呼吸道感染和血流感染。监测不同病原体的患病率和抗菌敏感性对于正确治疗PICU感染是必要的。AIM与目标:本研究旨在确定被PICU及其抗菌易感性模式的患者的微生物发射引起的感染。材料和方法:进行了一项横截面研究,涉及19个月内PICU入院的所有儿科患者。标本。血液培养,尿液和气管抽吸物被发送以进行培养和敏感性,并观察到其抗生素易感性模式。结果:在总共372名患者中,有72例(19.35%)培养阳性。与血液(14.29%)和尿液(14.21%)相比,气管抽吸物的隔离率非常高(82.14%)。革兰氏阴性细菌(76.3%)是最常见的病原体群,肺炎克雷伯氏菌(30.5%)最常见,其次是杆菌杆菌(19.4%)。肠球菌种(13.8%)是最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分离株,其次是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94%)。在革兰氏阴性分离株中观察到较高的易感性,而Linezolid和Vancomycin最容易受到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影响。结论:革兰氏阴性细菌是主要的病原体,主要是克雷伯氏菌种,而肠球菌物种是革兰氏阳性细菌中最常见的。分离株显示出多种耐药性,对常用的抗菌剂 - 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摘要:背景:自 2020 年 1 月 COVID-19 出现以来,全球侵袭性细菌感染已显着减少。然而,尚未分析分离株的年龄和性别分布、临床形式、表型和基因型的变化。我们的目标是在当前 COVID-19 大流行的情况下展示和讨论这些数据。方法:挖掘法国国家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参考中心的数据,以检查 COVID-19 大流行之前(2018-2019 年)和之后(2020-2021 年)侵袭性细菌感染的上述方面。收集了详细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微生物学数据,并对脑膜炎球菌分离株(n = 146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除了病例数总体下降外,还注意到分离株的年龄、性别和表型发生了各种变化。就脑膜炎奈瑟菌而言,成人病例较多,且侵袭性肺病也较多。此外,自 COVID-19 出现以来,传播的高侵袭性脑膜炎球菌基因型较少。流感嗜血杆菌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不可分型分离株减少,成人侵袭性病例数减少。相反,5 岁以下儿童中由可分型分离株(尤其是 a 和 b 血清型)引起的病例有所增加。结论:为阻止 COVID-19 而实施的措施可能已经减少了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传播,但程度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这两种菌种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传播存在差异。自 COVID-19 大流行出现以来,针对这两种菌种的疫苗接种计划可能也影响了这些侵袭性细菌感染的发展。
乳酸细菌构成了许多独特但多样的微生物,具有一般特征,例如过氧化氢酶负,革兰氏阳性,相似的最终产物,由于糖发酵而是乳酸。在发酵食品中安全使用的安全使用与创造一样古老,但是随着技术进步的增长和新的乳酸细菌菌株的生长,研究人员有责任测试新菌株的安全性以及旧菌株。乳酸细菌,例如双歧杆菌种类,链球菌种和乳杆菌,白细胞,leuconostoc,Pediococcus多年来在发酵食品中使用了任何相关的健康风险,并且许多实验室菌株已被授予GRAS(通常被视为安全的)状态。
正文:蘑菇富含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多糖、萜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固醇和凝集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和肿瘤抑制等多种药理特性。一些著名菌种,包括香菇 (Lentinula edodes)、灵芝 (Ganoderma lucidum)、舞茸 (Grifola frondosa) 和云芝 (Trametes versicolor),因其增强免疫功能、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和转移的能力而受到广泛研究。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蘑菇衍生化合物可以影响关键的癌症相关途径,包括免疫调节、氧化应激减少和细胞周期停滞,表明它们具有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疗法的潜力。
支原体是一种成功的致病菌,可导致人类和各种动物宿主的衰弱性疾病。尽管支原体基因组极其精简,但它们已经进化出特殊的机制来从宿主细胞中获取必需的营养物质。用于操纵支原体基因组的遗传工具的匮乏阻碍了对致病菌种的毒力因子和营养物质获取机制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几种编辑支原体基因组的策略,包括同源重组、转座子、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CRISPR)/Cas 系统和合成生物学。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工具的机制和特点,以期为高效操纵支原体基因组提供参考和未来方向。
摘要。木霉菌属成员能够适应各种生境,包括有机废物,具有相当高的种群密度。本研究旨在确定从 Rempoah 综合废物处理设施 (TPST)、Banyumas 摄政区 Baturraden 区分离的木霉菌的形态特征差异。实验在 Jenderal Soedirman 大学生物学院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实验室进行。对木霉菌属的探索结果获得了三个分离株。观察到的特征是宏观特征,包括菌落的颜色和形状,以及微观特征,包括分生孢子梗、瓶梗和分生孢子的形状。结果表明,从 Rempoah TPST 分离的三个木霉菌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获得的木霉菌种为 T. koningii、T. asperellum 和 T. harzia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