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合理建模药物、靶标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对于药物重新定位至关重要。虽然在研究二元关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加深我们对三元关系的理解。图神经网络在药物重新定位中的应用正在增加,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适合三元关系的建模方法以及如何捕捉其复杂的多特征结构。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药物、靶标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了表示这些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使用了异构图结构。此外,我们提出了一种 DTD-GNN 模型,该模型结合了图卷积网络和图注意网络来学习特征表示和关联信息,从而有助于更彻底地探索这些关系。实验结果表明,DTD-GNN 模型在 AUC、准确率和 F1 分数方面优于其他图神经网络模型。该研究对于全面认识药物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揭示了这些关系,为医学创新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性。
简单总结: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 B 细胞肿瘤类型,60-70% 的病例可通过传统化学免疫疗法治愈。复发/难治性患者的预后通常很差,大多数患者最终死于淋巴瘤。在过去十年中,已有几种针对 DLBCL 的新型创新疗法获得批准,这些疗法针对的是肿瘤性 B 细胞的表面抗原和细胞内通路。与标准化疗相比,新型单克隆抗体和工程化 T 细胞显示出更高的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另一方面,患者正在经历以前未知的新型毒性,临床医生一直在学习如何应对。在这里,我们回顾了已获批或正在研究的用于 DLBCL 的新药以及淋巴瘤细胞的相应分子靶点。
腺苷酸环化酶 (AC) 是重要的信号酶,可催化三磷酸腺苷 (ATP) 转化为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 (cAMP)。cAMP 具有多种细胞功能,可转化为生理结果。AC 种类繁多,有 10 种亚型,通过多种不同的机制进行调节 (Ostrom 等人,2022 年)。例如,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 的激活(近三分之一的 FDA 批准药物都针对该受体)会直接通过 G 蛋白亚基以及第二信使信号通路调节 AC 的活性 (Ostrom 等人,2022 年;Santos 等人,2017 年)。因此,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许多药物间接调节 AC 活性,但市场上却没有旨在直接调节 AC 亚型的药物。本研究主题的目的是突出和汇编最近针对 AC 亚型的治疗策略开发的努力。该研究主题有九篇不同的文章。所有四篇原始研究文章的共同主题是腺苷酸环化酶 1 (AC1)。其中两篇文章强调了 AC1 在疼痛和伤害感受中的作用。Giacoletti 等人表明,选择性 AC1 抑制剂 ST034307(Brust 等人,2017 年)在几种不同的小鼠疼痛模型中有效。Johnson 等人还使用 ST034307 和 AC1 敲低来表明,降低 AC1 活性的两种策略都会产生镇痛效果并减轻小鼠吗啡引起的痛觉过敏。这些文章还表明,抑制/敲低 AC1 不会导致镇痛耐受性或正常小鼠行为的严重破坏。Dwyer 等人的文章重点介绍了发现 AC1 抑制剂的新策略。作者报告了 AC1 抑制剂的新型小分子支架,并提供了调整 AC1/AC8 选择性和抑制效力的 SAR 信息。第四篇原创研究文章由 Bose 等人撰写,重点研究了 AC1 在窦房结中调节心率的作用。作者还使用了 ST034307,并表明 AC1 抑制降低了豚鼠组织制剂中苯肾上腺素的正性变时性作用。这些
本综述系统地研究了肝细胞癌 (HCC) 的性别差异,确定了性激素、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和治疗结果的影响。认识到肝脏是一个性别二态器官,我们强调了饮酒和肥胖等性别特异性风险因素对男性和女性肝癌形成的不同影响。我们探索了分子机制,包括雄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差异表达,它们介导肿瘤生物学中的不同途径,如细胞增殖、凋亡和 DNA 修复。我们的分析强调了肝癌性别特异性研究的迫切需要,从分子研究到临床试验,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通过将性别视角纳入肝癌研究的各个方面,我们提倡一种更精准、更个性化的癌症治疗方法,承认性别是 HCC 进展和治疗反应的重要因素。本综述旨在加深对肝细胞癌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和分子基础的了解,并促进开发能够改善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的定制干预措施。
摘要 前列腺癌仍然是美国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雄激素受体信号阻断技术的进展已使其在局部晚期和转移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获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批准。然而,针对激素敏感性和去势抵抗性疾病的其他新型治疗策略仍是研究的领域。因此,我们转向免疫肿瘤学的发展,该技术已改善了各种血液系统和实体肿瘤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在已发表的试验中,前列腺癌仅显示出免疫检查点抑制的适度效果,创新策略目前正在研究增强针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 T 细胞活性。本综述对整合到新型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和双特异性 T 细胞接合剂疗法中的肿瘤相关抗原进行了全面评估。我们的综述将评估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同时说明主要障碍和潜在的限制因素。
本文由 Jefferson Digital Commons 免费提供给您,供您开放访问。Jefferson Digital Commons 是托马斯·杰斐逊大学教学与学习中心 (CTL) 的一项服务。Commons 是杰斐逊书籍和期刊、同行评审的学术出版物、大学档案馆的独特历史收藏和教学工具的展示平台。Jefferson Digital Commons 让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感兴趣的读者了解和掌握杰斐逊奖学金的最新进展。本文已被 Jefferson Digital Commons 的授权管理员接受,将收录在药理学和实验治疗学系教师论文中。如需更多信息,请联系:JeffersonDigitalCommons@jefferson.edu。
软骨肉瘤是第二大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软骨肉瘤的特征是产生软骨基质,通常对放疗和化疗有抵抗力,总体疗效不佳。因此,人们对确定软骨肉瘤的癌症侵袭性和治疗抵抗性机制有着浓厚的兴趣。软骨肉瘤的代谢改变与表观遗传状态和肿瘤微环境有关,这些改变会导致治疗抵抗。本综述重点介绍软骨肉瘤的代谢变化,以及通过异柠檬酸脱氢酶 1 和 2 (IDH1 和 IDH2)、hedgehog、PI3K-mTOR-AKT 和 SRC 发出信号与组蛋白乙酰化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将讨论针对代谢的潜在治疗策略,包括与免疫疗法的潜在协同作用。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和最致命的原发性脑恶性肿瘤。尽管在胶质母细胞瘤生物学和药物开发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治疗方法仍然有限,1-2 年后生存率也没有显著提高。癌症干细胞 (CSC) 或神经胶质瘤干细胞 (GSC) 是指能够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肿瘤起源细胞群。尽管存在争议且研究具有挑战性,但有证据表明 GCS 可能导致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复发和对治疗产生耐药性。针对 GCS 提出了多种治疗策略,包括免疫疗法、转录后调控、调节肿瘤微环境和表观遗传调节。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最新进展,特别关注 GCS 的靶向性以及它们与当前临床途径和试验的潜在整合。
。CC-BY-NC-ND 4.0 国际许可证下可用未经同行评审认证)是作者/资助者,他已授予 bioRxiv 永久展示预印本的许可。它是
据估计,全球有 200 万例肺癌确诊病例和 180 万例死亡病例,肺癌是癌症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是男女第二大最常见的癌症诊断。然而,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这可以归因于遗传、环境风险因素以及不同的吸烟行为。预计到 2050 年,肺癌将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肺癌位居榜首的部分原因是,它通常只有在疾病发展到晚期时才被发现。因此,早期发现肺癌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筛查吸烟者、接触污染物的人、在油田工作的人、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人等高危人群时。如今,不同形式的成像被用于肺癌诊断,以及样本的病理评估;然而,这些方法仍然无法准确识别疾病的早期阶段。有效的早期检测、彻底的病因和正确的药物都有助于肺癌的治疗。早期发现肺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筛查高风险人群和紧急寻找新的生物标记时。此外,每位肺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都取决于准确的诊断。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用于治疗肺癌的筛查技术、途径和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