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这一概念本身就很有趣,它是线性经济的必然结果。废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现代现象,在约翰·海因里希·泽德勒 1732 年的百科全书中,德语中废物一词(“Abfall”)仅与采矿有关,指的是低品位矿石(Kuchenbuch 1989)。早期社会几乎没有废物,因为稀缺是常态,所有可用材料都被重新利用。甚至格奥尔基乌斯·阿格里科拉 1556 年的《金属论》也描述了采矿残余物(如粉煤灰)的有益用途(Albrecht 2001)。现代废物概念后来出现,包括手工或工业生产和食物腐烂产生的残余物。即使在 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稀缺时期,德国也比今天更接近循环经济:当时甚至存在用于清洁钢铁厂羊毛的回收概念(Schmidt & Görlach 2010)。如今,浪费是消费主义的常伴:人们仍然处于扔掉和购买新东西的循环中;这些行为似乎已成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然而,大自然以物质循环的方式运作,使循环经济成为模仿自然系统的首要一致性策略。因此,在循环经济背景下,我们还应该谈论废物,还是(二次)原材料?理想情况下,“废物”处理会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