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是用来描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受损或退化的术语,导致视神经外观苍白或灰白色或杯状,表明神经组织损失。视盘边缘也会失去健康神经所见的“柔软”外观,变得更加明显。视神经萎缩的原因包括:1.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发生时没有视盘肿胀。原因包括毒性/营养性、压迫性或遗传性原因以及球后视神经炎。2.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指视盘肿胀后视网膜轴突受损。常见原因包括视乳头水肿、视神经炎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请参阅“视盘升高”参考资料)。 3. 逆行性变性:皮质病变导致解剖学上相连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受损,导致视盘呈扇形或弥漫性苍白,伴有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变薄。长期病例还可能出现视盘杯状变性(请参阅本系列中的“视野”参考)。 4. 连续性视神经萎缩:与影响视网膜或其血液供应的疾病有关。这种萎缩形式从视网膜病因通过轴突组织延伸到视神经。潜在病因可能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血管炎、视网膜坏死、视网膜炎或之前的视网膜光凝术。 5. 青光眼:一种进行性视神经病变。青光眼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视神经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特征性变化、一致的视野缺损和随时间推移的进展(见下文示例)。上面列出的许多视神经萎缩的原因可能与青光眼相似,从而使其成为排除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