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我们对小麦的依赖程度很高;小麦是世界 35% 人口的主食,全球 25% 的小麦用于牲畜饲料和工业用途。然而,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平均超过 20% [1]。令人担忧的是,由稻瘟病引起的稻瘟病有可能引发大流行,造成进一步的损失并导致全球粮食不安全。麦瘟病最初于 1985 年在巴西发现,随后通过国际贸易蔓延到主要小麦产区以及其他南美国家、孟加拉国和赞比亚(图 1)[2]。麦瘟病造成了灾难性的农作物损失:玻利维亚的农作物损失了 69%;在南美洲南锥体地区,产量损失高达 100%;2016 年,孟加拉国爆发麦瘟病,产量减产高达 51%。显然,麦瘟病的进一步蔓延将严重损害世界粮食安全。基因组监测为及时识别和追踪这种疾病的传播提供了重要信息。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了全球基因组监测战略,对具有大流行和流行潜力的病原体进行全球基因组监测 [3]。麦瘟病是基因组监测的主要候选对象,但这很有挑战性。快速有效的监测取决于对“现场”病原体的快速准确识别,以及广泛且无边界的数据共享和分析。SARS-CoV-2 大流行表明我们有能力建立这样的监测网络(例如 COG-UK),虽然建立这样的网络并不容易,但我们尚未看到针对真菌疾病建立这样的网络。 Latorre 及其同事认为,迫切需要进行基因组监测,以追踪和减轻小麦瘟病在南美洲以外的传播,并出色地证明了基因组数据对小麦瘟病流行病学监测的实用性 [ 4 ]。通过从全基因组序列数据(84 个 SNP)中选择一组有区别的市场,他们证实小麦瘟病的克隆谱系 B71 已在两个独立的场合从遗传多样的南美洲人群传播到赞比亚和孟加拉国,并具有大流行潜力。全球

迫切需要进行基因组监测来控制蔓延各大洲的小麦瘟病疫情

迫切需要进行基因组监测来控制蔓延各大洲的小麦瘟病疫情PDF文件第1页

迫切需要进行基因组监测来控制蔓延各大洲的小麦瘟病疫情PDF文件第2页

迫切需要进行基因组监测来控制蔓延各大洲的小麦瘟病疫情PDF文件第3页

相关文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