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欧洲对中国技术转让的需求超过了关税
将补贴与知识产权挂钩是一种促进互利的战略包容
来源:《金融时报》_全球经济随时了解免费更新
只需注册“我的金融时报”中国贸易文摘,即可直接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只需注册“我的金融时报”中国贸易文摘,即可直接发送到您的收件箱。作者是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的中国经济研究员
作者是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的中国经济研究员欧盟要求中国公司转让技术以换取电池生产补贴的决定是一个大胆的想法,遭到了许多批评。欧洲和国外的批评者都警告称,此举可能会遭到北京的经济胁迫和报复,并加剧中国在欧洲的市场影响力。
来自中国公司但这些担忧都没有抓住重点。这项政策既不是投降,也不是赌博;这是对全球电动汽车竞争格局现实的深思熟虑的反应。
欧盟的要求将使中国和欧洲的利益保持一致,从而重新定义绿色雄心。 这是一个美国应该效仿的策略,因为它痴迷于关税和脱钩。
通过将补贴与技术转让和本地生产要求挂钩,布鲁塞尔确保中国企业为欧盟的工业基础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出口电池。 这种方法反映了其他全球贸易惯例。 例如,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将清洁能源补贴与国内内容挂钩。
欧盟的政策利用了中国在电池技术和生产方面的领导地位。 中国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深化融入欧洲市场的机会。 通过转让技术和建立本地生产,中国电池公司可以获得比美国更不容易发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地区的关键资源。
务实不是软弱。这些交易表明了各国在绿色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认真意愿,并确保北京方面不会拥有最终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