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轴精密软件控制机械手,精度 2µm(X、Y、Z 轴) ● 样品最大尺寸:直径 32 mm,厚度 7 mm ● 样品加热/冷却温度范围:-100°C 至 800°C ● 磁透镜确保高效收集光电子 ● 光谱横向分辨率 15 µm,并行成像横向分辨率 1 µm ● 检测限 0.1 至 1 原子% ● 深度分辨率:2 至 8 nm ● 使用低能电子进行电荷中和,用于分析绝缘样品
最初,光电子能谱是使用原子灯作为单能 VUV 光子源进行的,但激光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这种技术的分析能力。具体而言,将激光源聚焦到小点的能力使得能够分析发射电子相对于样品的角轨迹(即参考晶体材料中的晶格矢量)。这通常通过相对于电子能量分析仪逐步旋转样品台来完成。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ARPES) 能够详细测量重要信息,例如费米面的形状,它是倒易晶胞矢量 (kx , ky ) 的函数。一些研究人员还采用一种称为莫特偏振仪的设备,主要测量电子的自旋。
摘要。本文采用计算机建模方法,考虑优化基于热管和冷却环的被动空气系统设计,以冷却大功率 LED 灯具。研究了冷却系统的热特性和质量特性,设计参数包括环间距离、环材料厚度和热负荷。结果表明,为了使 LED 光源外壳温度最小,冷却环之间的最佳距离应为 6 毫米,但在这种情况下,冷却系统的质量并不最小。为了降低灯具质量,选择冷却环之间的距离等于 8 毫米是合理的。这样,光源温度仅增加 1.8°С,即 2.2%,而冷却系统的质量减少 1357 克,即 20.5%。同时,将环厚度从 2 毫米降低到 0.8 毫米,还可以将质量减少 2700 克,即 48.6%。然而,这样做时 LED 光源外壳的温度会升高 5.9°С 。所提供的基于热管的冷却系统在 LED 光源晶体最高温度 135.5°С 下分散 500W 热功率时能够提供 0.131°С/W 的热阻。已经制定了开发冷却系统的应用建议。
在过去的 25 年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工程理事会的光子学小组为许多科学和导航仪器的飞行设计、开发、生产、测试和集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月球到火星的计划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利用商业技术来制造具有紧迫时间表期限的仪器。该小组在筛选、鉴定、开发和集成用于航天应用的商业组件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通过保持适应性并采用严格的组件和仪器开发方法,他们与行业合作伙伴建立并培养了关系。他们愿意交流在包装、零件构造、材料选择、测试以及对高可靠性系统实施至关重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其他方面的经验教训。因此,与行业供应商和组件供应商的成功合作使从月球到火星(及更远的地方)的任务取得了成功,同时平衡了成本、进度和风险状况。在没有商业组件的情况下,该小组与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和其他 NASA 现场中心的其他团队密切合作,制造和生产用于科学、遥感和导航应用的飞行硬件。这里总结了过去十年仪器开发的经验教训和从子系统到光电元件级别收集的数据。
针对机载光电系统探测性能难以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红外与微光传感器目标信息融合检测概率的定量计算方法,从目标与背景的辐射特性、探测器的传输特性和成像特性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目标检测概率的因素,建立了目标信息融合检测概率计算模型,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理论,根据机载光电传感器目标特点及威胁效果,给出了目标威胁评估的模糊贝叶斯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当融合质量因子小于1时,融合图像的质量与源图像相比有所下降;通过贝叶斯网络算法得到了目标威胁,对威胁评估过程的仿真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计算机载光电系统图像融合的目标检测概率,并对目标威胁进行评估。 (2017年3月30日收到;2017年10月10日接受)关键词:目标信息融合,检测概率,威胁评估,机载光电
• • “波普拉德”自行防空武器 • • ZSU-23-4MO“比亚瓦”防空火炮和导弹系统 • • 小型武器的热武器瞄准器 • • 生物武器检测系统 • • THz 范围内危险材料光谱特性系统 • • 防火和抑制爆炸的光电系统 • • 用于检查夜视设备的通用测试装置 • • 双色散射激光雷达 • • 用于水下物体检测的散射激光雷达 • • 荧光激光雷达 • • 高峰值功率 Er:YAG、Tm:YLF、Cr:ZnSe、Ho:YAG、Ho:YLF、Tm 光纤激光器 • • 高峰值功率、人眼安全的 Er 光纤激光发射器 • • 中红外超连续光纤激光源 • • 用于痕量气体检测的光电 CEAS 系统 • • 激光车辆测速系统 • • 基于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的激光摄影系统
先进的性能、更低的拥有成本、更高的易用性和紧凑的尺寸是现代实验室和生产设施的关键要求。新的生产技术使赛默飞世尔科技的工程师能够将所有这些优势融入 K-Alpha 的设计中。K-Alpha 专为多用户环境而设计。它是第一款提供全自动分析模式的 XPS 工具,从样品输入到报告生成。内置自动化意味着新用户只需经过最少的培训即可生成高质量的样品分析报告。微聚焦单色仪可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和化学状态测定的精度。新能量分析仪和镜头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灵敏度。我们已采用先进的电荷补偿技术来处理绝缘样品。K-Alpha 是所有类型固体样品分析的理想仪器,包括无机、有机、生物、冶金、半导体和磁性。集成离子枪可产生质量卓越的成分深度剖面。样品传输和导航完全自动化。独特的 Reflex Optics 用于实时观察样品,与同轴和漫射样品照明相结合,可实现小面积 XPS 的精确设置。Thermo Scientific Avantage 是我们世界一流的 XPS 数据系统,可控制 K-Alpha 的所有功能。
本书旨在概述与半导体材料中的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相关的基本物理概念和设备应用。如书中所示,当固体的尺寸缩小到材料中电子的特征长度(德布罗意波长、相干长度、局域长度等)的大小时,由于量子效应而产生的新物理特性就会显现出来。这些新特性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量子电导振荡、量子霍尔效应、共振隧穿、单电子传输等。它们可以在正确构建的纳米结构中观察到,例如半导体异质结、量子阱、超晶格等,这些在文中详细描述。这些量子结构所表现出的效应不仅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看意义重大——过去几十年来它们的发现者获得了数项诺贝尔奖——而且在大多数上一代微电子和光电子设备中也有重要的实际应用。 20 世纪 70 年代初,IBM 的 Esaki、Tsu 和 Chang 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为后来在量子阱和超晶格中观察到的许多新效应奠定了基础,从那以后,仅仅过去了 30 年左右。为了观察这些效应,20 世纪 80 年代,许多先进的研究实验室定期采用分子束外延、逐层生长和半导体纳米结构掺杂等先进技术。由于所有这些新发展都发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因此很难及时将它们纳入大学课程。然而,最近大多数一流大学都更新了课程,并在研究生和本科生阶段开设了以下课程:纳米科学与工程、纳米结构与设备、量子设备和纳米结构等。甚至还开设了纳米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物理学院、材料科学学院和各种工程学院(电气、材料等)经常开设这些课程。我们认为,在普通本科阶段,缺乏关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综合教科书。一些关于固体物理学的一般教科书开始包括几个部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一整章,来介绍纳米科学。这些材料经常被添加为这些著名教科书新版本的最后一章,有时并没有真正将其整合到书的其余部分中。然而,对于可以部分用于研究生课程的专业书籍来说,情况要好一些,因为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一系列关于纳米科学的优秀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