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皮瘤是一种侵袭性浆膜癌,尽管联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铂类化疗,但预后仍然不佳。靶向治疗(包括免疫疗法)的成功率有限,这表明需要额外的治疗靶点。本研究调查了一种潜在的新治疗靶点 gC1qR/HABP1/p32 (gC1qR),该靶点在间皮瘤的所有形态亚型中均过度表达。gC1qR 是一种补体受体,与多种细胞功能有关,包括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使用双相间皮瘤细胞系 MSTO-211H (MSTO) 进行了体外和体内实验,以检验以下假设:使用特定的 gC1qR 单克隆抗体 60.11 靶向 gC1qR 可减少间皮瘤肿瘤生长。体外研究表明 MSTO 细胞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外表达 gC1qR,而 gC1qR 阻断 60.11 抗体可使细胞增殖适度减少 25.3 ± 1.8% (n = 4)。这种抑制专门针对 gC1qR 的 C1q 结合域,位于 aa 76–93,而针对氨基酸 204–218 的单独单克隆抗体 74.5.2 没有明显影响。使用小鼠原位异种移植模型的体内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使用 60.11 抗体治疗的小鼠的 MSTO 肿瘤生长(抑制率 50%)进一步减少。切除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0.11 治疗的肿瘤中 caspase 3 和 TUNEL 染色显示细胞凋亡增加,并且 CD31 染色减少导致血管生成受损。综合起来,这些数据表明 gC1qR 是具有抗增殖和抗血管生成特性的间皮瘤的潜在新治疗靶点。
恶性胸膜间皮瘤 (MPM) 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和治疗抵抗性的肿瘤,存活率低。近几年来,我们帮助人们迅速了解间皮瘤病理生物学,并因此在疾病早期和晚期阶段研究了几种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人们现在对免疫疗法将在未来几年发挥主导作用寄予厚望。然而,需要谨慎,因为 MPM 的 II 期研究结果通常无法在更大规模的随机 III 期试验中得到复制。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治疗 MPM 的最有前景的新兴疗法,讨论了它们发展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以及围绕临床试验设计和每种治疗的正确患者选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