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估计出生后 24 个月内寨卡病毒相关小头畸形儿童癫痫的发病率;描述相关临床和电图表现;并总结治疗反应。方法:我们对一批在 2015-2016 年巴西寨卡病毒 (ZIKV) 流行期间出生的儿童进行了随访,这些儿童患有先天性小头畸形,并且神经影像学和/或实验室检查有先天性寨卡病毒感染的证据。在出生后 3、6、12、15、18、21 和 24 个月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在出生后 24 个月内进行了连续脑电图检查。结果:我们评估了 91 名儿童,其中 48 名为女孩。在本研究样本中,出生后 24 个月内癫痫的累积发病率为 71.4%,主要癫痫类型是婴儿痉挛 (83.1%)。癫痫发作的最高发病率发生在3至9个月龄之间,直到15个月龄之前,这种风险仍然很高。婴儿痉挛的发病率在4至7个月龄之间达到峰值,随后在12个月龄后,局灶性癫痫的发病率增加。所有儿童都有神经影像学结果,100%为异常。在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的74名儿童中,78.4%的儿童被诊断出皮质异常,在接受磁共振成像评估的53名儿童中,100%的儿童被诊断出皮质异常。总体而言,65名患有癫痫的儿童中只有46.1%对治疗有反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已批准由癫痫基金会开发的一项培训,名为“老年人和癫痫发作培训”,该培训专为成人日托中心、老年中心、长期护理机构和提供者的护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而设计,他们需要学习更好地识别和应对癫痫发作的策略 (疾病控制中心,2018 年)。该免费培训以在线方式提供,或通过当地癫痫基金会分支机构进行的面对面培训提供。成功完成课程的人将获得可下载和打印的证书。您可以在此处访问护理人员的在线课程:https://learn.epilepsy.com/class/85221/seniors-seizures-education-organizations-serving-older-adults (癫痫基金会,2018 年)。
1. 您的孩子进入 EMU 后,EEG 技术人员会用蜡笔测量并标记您孩子的头皮,以便他们知道将电极放置在何处。 2. 技术人员会用凝胶清洁您孩子头上的标记区域,并使用一种名为火棉胶的特殊皮肤胶将电极粘贴到您孩子的头皮上。当您的孩子清醒和睡眠时,胶水会将电极固定在您孩子的头皮上几天。
第3章癫痫的基本机制John G.R.牛津大学癫痫发作的杰弗里斯药理学系通常涉及神经元的过度解雇和同步。这打断了所涉及的大脑部分的正常工作,从而导致特定类型的癫痫类型的临床症状和符号学。本章将概述癫痫放电的基本机制,特别是在局灶性癫痫的细胞电生理学方面。它将概述阐明癫痫发作期间“超同步”神经元活动的概念的最新进展。局灶性癫痫活性局灶性癫痫发生在新皮层和边缘结构中,包括海马和杏仁核。在一系列实验模型上进行的工作产生了有关简短(约100 ms)癫痫事件的详细理论,该事件类似于在具有局灶性癫痫的人EEG中经常发现的“间歇性尖峰”。实验性间歇放电的特征是突然在当地大多数神经元中同步发生的“阵发性”去极化移位(PDSS)。这些是大型去极化,即2040mV,这使神经元燃烧了快速的动作电位。PDS具有巨大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特性,并且取决于谷氨酸,这是大脑中主要的兴奋性突触发射机。这个巨大的EPSP是由同一人群中许多其他神经元的同时激发驱动的。这种连接的概率可以很低。例如,海马中的随机选择的锥体细胞的2%之间的〜12%。PDS还取决于神经元的soma树突区域的内在特性,例如电压 - 敏感的钙通道可以产生缓慢的去极化,从而驱动多个快速(钠通道)动作电位。在许多实验模型上的结合实验和理论工作表明,以下特征足以用于这种癫痫发射:兴奋性(通常是金字塔)神经元必须使连接到突触网络。由于单个突触的特性和/或由于突触前神经元的发射模式(由于电压敏感性的去极化通道引起的爆发爆发意味着突触电位可以汇总)。本质上,神经元需要很有可能将其突触后靶标超过阈值。神经元的种群必须足够大(“最小骨料”类似于核裂变炸弹的临界质量)。此最低骨料允许神经元与几个突触中的几乎所有人群中的所有其他人建立联系,从而使一小部分神经元的活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非常迅速地通过人群传播。不同的联系意味着神经元种群是在近距离进展中募集的。在实验模型中,最小癫痫骨料可以低至10002000神经元,但在人类癫痫灶中可能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