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L 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蛋白质上赖氨酸残基进行可逆修饰。例如,已经开发出大量可提高蛋白质治疗效果的化合物,如 PEG 或细胞穿透肽。10 – 12 这些佐剂需要与蛋白质结合以增强蛋白质递送。赖氨酸残基在蛋白质上普遍存在,由于其高亲核性,可以在温和的水条件下轻松修饰,因此是将佐剂与蛋白质结合的有吸引力的靶标。然而,赖氨酸残基也经常对蛋白质活性至关重要,大量修饰通常会损害蛋白质活性。因此,可逆修饰赖氨酸残基的 RSL 有可能克服这一限制,从而成为一种有前途的蛋白质递送策略。13
我们报告了通过解离电子附着于气态甲酰胺而产生的阴离子的三维动量成像测量的实验结果。从动量图像中,我们分析了 NH7、O~ 和 H~ 碎片的角能和动能分布,并讨论了两种入射电子能量范围(从 5.3 eV 到 6.8 eV 以及从 f 0.0 eV 到 ff .5 eV)的多重共振的可能电子附着和解离机制。与实验结果相比,对于 ^6 eV 入射电子,NET 阴离子的角分布的从头算理论结果强烈表明,产生该碎片的两个共振之一是 2 A" Feshbach 共振。
电子-分子碰撞过程指的是分子捕获低能电子(即能量高达 ∼ 20 eV)形成短暂、不稳定的分子阴离子,然后解离成几个碎片(一个负离子,其他都是中性),这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过程,称为解离电子附着(DEA)。DEA 是基于电子-分子碰撞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1-8],在凝聚态物质 [9-12]、气态电子 [13] 到低能等离子体 [14] 等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环境中 DEA 与分子相关的低能电子通常是物质与高能光子或粒子之间初级相互作用的副产物。研究表明,这些电子在生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引发 DNA 链断裂和其他 DNA 解离过程 [ 15 – 18 ] 以及蛋白质的辐射损伤 [ 19 ]。甲酰胺 (HCONH 2 ) 被广泛认为是研究蛋白质和肽化学的原型模型分子,因为它具有简单而丰富的结构,其中包括一个酰胺键。甲酰胺分解成其他值得注意的简单有机分子(例如 CH、HCN、HCNO 等)已在实验和理论环境中得到广泛研究。甲酰胺由许多复杂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祖先组成,被认为是简单生物分子进化为复杂结构的重要环节。此外,甲酰胺由于其 NC 酰胺键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特征使甲酰胺成为研究电子捕获的典型分子
纯化mRNA后,将寡-DT(脱氧 - 胸腺苷核苷酸的短序列)标记为互补底漆,该引物与poly-A尾巴结合,从而可以通过反转录酶来扩展自由3'-OH端,以创建互补的DNA链。现在,使用RNase酶去除去mRNA,将单个链cDNA(SSCDNA)取出。借助于DNA聚合酶,将此SSCDNA转化为双链DNA。但是,要使DNA聚合酶合成互补链,需要3'- oh-end。这是由SSCDNA本身通过在3'端产生发夹循环来通过围绕自身来提供的。聚合酶延伸了3'-OH端,然后通过S 1核酸酶的剪刀作用打开3'端的环。然后,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来克隆序列到细菌质粒中。
洛斯阿拉莫斯中子科学中心测量了 233 U 裂变的特性,入射中子能量从热能到 40 MeV。使用带有弗里希格栅的双电离室同时观察到碎片。使用基于质量和动量守恒的双能量分析法确定了释放的平均总动能和碎片质量产额。使用 232 Th 验证了实验方法,并使用 235 U 的热中子诱导裂变校准了绝对能量。这项工作结合了多机会裂变通道截面和裂变模型的新应用,以解释高能下瞬时中子发射引入的复杂性,并将结果扩展到比以前测量的更高的入射中子能量。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准确的实验测量,以更好地了解钍燃料循环中同位素的裂变过程。
DNA 片段化是基于杂交捕获的短读测序中文库制备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步骤。迄今为止,人们一直使用超声波来制备适当大小的 DNA,但这种方法会导致大量 DNA 样本损失。最近,研究采用了依赖于 DNA 内切酶酶促片段化的文库制备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 DNA 损失,尤其是在纳米量样本中。然而,尽管它们被广泛使用,但酶促片段化对所得序列的影响尚未得到仔细评估。在这里,我们对使用超声波和酶促片段化方法制备的相同肿瘤 DNA 样本的体细胞变异进行了成对比较。我们的分析显示,与通过超声波创建的文库相比,内切酶处理的文库中反复出现的人工 SNV/indel 数量要多得多。这些人工制品以基因组背景下的回文结构、测序读取中的位置偏差和多核苷酸替换为标志。利用这些独特的特性,我们开发了一种过滤算法,可以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地区分真正的体细胞突变和人为噪声。噪声消除恢复了肿瘤样本中突变特征的组成。因此,我们提供了一种信息学算法来解决因内切酶介导的碎片化而产生的测序错误,这是本研究中首次强调的。
基于集成物联网设计和 Android 操作的军用多用途现场监视机器人 1 M.Ashokkumar,2 Dr.T.Thirumurugan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基督理工学院 印度本地治里 ashok5june@gmail.com,thiru0809@gmail.com 摘要 — 该项目描述了多用途现场监视机器人的设计、构造和制造,该机器人可用于战场上的地雷探测、有毒气体感应以及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监测,而不会带来严重的人工风险。地雷探测器可以探测覆盖的金属,气体传感器可以探测有毒气体攻击,机器人可以通过 Android 手机无线控制。机器人使用 Arduino Uno 微控制器收集传感器信息,并使用 NodeMCU WiFi 连接控制器和机器人。根据来自 Android 应用程序的输入信息,机器人可以在任何地形上移动和攀爬。我们的项目与传统项目的区别在于,Android手机操作和多个物联网云服务器的集成设计。所有机器人传感器信息都传送到云服务器并通过网页查看。这样,机器人既可以用于军事战场,也可以同时在军事总部进行监控。这是一种将现场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以可扩展的设计模式进行集成的新颖尝试。设计的额外增强使其成为在布满地雷和其他危险金属物品的危险区域部署和使用的绝佳选择。关键词-机器人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IoT)、无线通信和云技术 I. 介绍 地雷是一种植入地球的爆炸装置,由压力、磁场和绊线等触发。它们是当代战斗中最常用的武器之一,最常用作先发制人的屏障和对手威慑。它们是微小的圆形装置,旨在通过爆炸或飞行碎片伤害或杀死人员。大多数地雷由塑料制成,所含金属量与圆珠笔中的弹簧相当。反坦克地雷的发展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坦克使用的推动。 杀伤人员地雷的建立是为了取代这些可以被敌方士兵轻易移除的大型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