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硕士学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系,管理与技术大学,拉合尔,旁遮普,巴基斯坦 通讯作者 f2024112008@umt.edu.pk 摘要 由于其科学、技术和战略意义,太空已成为一个关键的前沿,特别是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这项研究探讨了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争夺外层空间主导地位时的地缘政治竞争。美国目前在太空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俄罗斯和中国正在迅速推进其反太空技术,以挑战美国的军事霸权并重塑国际太空秩序。太空战与第五代战争的结合标志着一种变革性的转变,将全球霸权的竞争延伸到地球边界之外。这项研究分析了太空如何成为战略主导地位的战场,重新定义了现代战争的维度。该研究借鉴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技术决定论,考察了这些大国之间的战略相互作用,并评估了它们的太空竞赛对塑造第五代战争格局演变的影响。
由于中美贸易紧张,外国公司一直在将制造设施迁出中国,以便在其他国家建立生产中心。这种商业策略被称为“中国+1”或“C+1”战略,即公司避免只在中国投资,而是将业务多元化到其他目的地,以保护其供应链和出口市场免受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潜在影响。到目前为止,东南亚一直是首选的 C+1 目的地,马来西亚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半导体和芯片制造业(Chiang,2024 年)。槟城作为物流和航运枢纽的战略地理位置、低劳动力成本、熟练劳动力(尤其是在芯片封装、组装和测试方面)、商业相关基础设施的质量、强大的制造商生态系统以及良好治理的声誉使该州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C+1 战略促进了马来西亚尤其是槟城的芯片投资增加(Goh & Tang,2024 年)。由于中美芯片战争,人们一直在努力确保芯片供应
美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将战略性和新兴技术视为经济竞争力和国防的关键要素。争取在这些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方面。一些新兴技术既有民用用途,也有军用用途。这些技术中包括光检测和测距 (LiDAR),这是一种用于汽车、农业、制造、气象和其他系统的遥感技术。LiDAR 市场及其用途正在迅速发展。迄今为止,美国公司在 LiDAR 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公司在中国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美国市场和技术的准入下也取得了进展。一些中国公司使用可疑的做法来获取美国 LiDAR 知识产权 (IP)。
小组成员: • Roger Beachy (NAS),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生物学名誉教授 • 康乐 (NAS/CAS),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 • 朱春武,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全球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教授 • Heidi Gibson,史密森尼科学教育中心全球可持续发展系列经理 12:00 pm 问答和讨论 所有参与者 12:30 pm 午餐 1:30 pm 小组 II:食物系统、水和健康 主持人: • Judith Wasserheit (NAM),华盛顿大学 • 秦岳,北京大学 小组成员: • Daniel Raite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营养研究办公室高级营养科学家 • Jessica Fanzo (NAS),哥伦比亚大学气候教授和人类粮食计划主任 • 闫晓媛,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教授 • 刘俊国,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 下午 2:40 问答和讨论 所有参会者 下午 3:10 休息 下午 3:30 总结讨论:未来的需求和机遇 Karen Seto (NAS) 和 Yongguan Zhu (CAS) 与所有参会者 下午 4:00 休会 2024 年 11 月 22 日,星期五 上午 9:00 欢迎和前一天会议回顾 Karen Seto (NAS),耶鲁大学,美国 委员会主席 Yongguan Zhu (CAS),中国科学院,中国 委员会主席
摘要 当前中美竞争的焦点主要在于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主导权的争夺。产业政策作为重要工具的回归,在两国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中美地缘经济技术竞争的几个问题以及两国采取的产业政策。我们首先探讨1978年以来中国技术进步的演变,重点关注帮助中国崛起为全球科技强国的产业政策。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中美地缘经济技术竞争是如何以及为何产生的。我们认为产业政策在中美竞争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美竞争加剧有可能催生一个以全球国家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公共政策新时代。
社会经济条件 北三角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和经济权力历来集中在少数精英阶层手中,留下了极端不平等和普遍贫困的遗产。尽管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市场导向型经济改革带来了更大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但温和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改善该地区许多人的生活条件。分析人士预计,北三角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在未来二十年继续增长,因为大约 44% 的危地马拉人、42% 的洪都拉斯人和 36% 的萨尔瓦多人年龄在 20 岁以下。如果没有更好的就业机会,那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可能不得不在寻求不受监管的非正规部门有限且不稳定的就业机会或寻找其他机会之间做出选择。
摘要 美国正在进行与中国的经济脱钩,国家安全担忧取代经济逻辑,双输博弈取代全球化的双赢,对世界和中美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探讨以下问题:美国政府实施脱钩的动力是什么?以技术分离为核心的脱钩依据是什么?脱钩的短期和长期结果是什么?研究认为:(1)脱钩的主要动机是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担忧,即中国的快速崛起被视为对美国霸权的最大威胁;(2)脱钩集中在高科技行业,因为技术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关键;(3)美国实现其政策目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完全脱钩可能将世界分裂为两个以此为核心的经济集团。
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相对平静,经济层面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然而,生物技术具有双重用途。它既可用于民用,也可用于军事。后者可能包括从精确瞄准到大规模杀伤。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和神经技术的快速创新使领先大国——美国和中国——能够获得可用于和平、防御或进攻目的的基因能力。在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政策制定者和战略家如何看待生物技术的力量?中国在双重用途或可武器化的生物技术方面的能力和意图是什么?本报告通过探讨三种假设的合理性来回答这些问题,证据来自政府报告和专家访谈等一手和二手资料。调查揭示了生物技术在中国追求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寻求赶上美国、超越美国并充分发挥其文明潜力的手段之一。尽管公开数据不足以得出有关北京在生物技术方面意图的全面结论,但现有和预期的双重用途能力、宏伟抱负和技术发展的仓促性确实带来了严重的风险,即可能产生具有大规模破坏潜力的意外后果。这些后果包括引发新的致命流行病的事故和基因军备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