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2.0

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相对平静,经济层面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然而,生物技术具有双重用途。它既可用于民用,也可用于军事。后者可能包括从精确瞄准到大规模杀伤。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和神经技术的快速创新使领先大国——美国和中国——能够获得可用于和平、防御或进攻目的的基因能力。在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政策制定者和战略家如何看待生物技术的力量?中国在双重用途或可武器化的生物技术方面的能力和意图是什么?本报告通过探讨三种假设的合理性来回答这些问题,证据来自政府报告和专家访谈等一手和二手资料。调查揭示了生物技术在中国追求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核心作用。这是中国寻求赶上美国、超越美国并充分发挥其文明潜力的手段之一。尽管公开数据不足以得出有关北京在生物技术方面意图的全面结论,但现有和预期的双重用途能力、宏伟抱负和技术发展的仓促性确实带来了严重的风险,即可能产生具有大规模破坏潜力的意外后果。这些后果包括引发新的致命流行病的事故和基因军备竞赛。

武器化生物技术时代的中美竞争

武器化生物技术时代的中美竞争PDF文件第1页

武器化生物技术时代的中美竞争PDF文件第2页

武器化生物技术时代的中美竞争PDF文件第3页

武器化生物技术时代的中美竞争PDF文件第4页

武器化生物技术时代的中美竞争PDF文件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