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做法是当前关税升级的核心,2018 年和 2019 年,关税升级给美国和中国乃至全球经济蒙上了阴影。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进行 301 条款调查并发布报告后,9 美国随后在 2018 年分三轮对约 2500 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中国则作为报复,提高了价值 1100 亿美元的美国进口产品的关税。2019 年 6 月,特朗普政府将之前针对的价值 2000 亿美元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从 10% 提高到 25%;而中国作为报复,提高了之前针对的价值 600 亿美元美国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10 2019 年 8 月,针锋相对的关税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双方都宣布加征更多关税。 11 特朗普政府还准备对另外价值 3000 亿美元的商品提高关税,这将涵盖所有剩余的中国进口商品。12 美国和中国正在世界贸易组织 (WTO) 就这些关税措施寻求争端解决。
虽然自 2016 年以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直接投资和风险资本流动有所下降,但对股票和债务的“被动”投资却有所增长。中国证券被纳入国际债券和股票指数预示着进一步增长,但太平洋两岸的政策阻力都在加大。美国政府最近做出的决定,包括一项行政命令,禁止美国投资与中国军方有联系的公司,以及强制某些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表明美国政策制定者将金融投资限制视为重启中美经济关系的工具箱的一部分。北京允许更多外国参与国内金融市场,但仅限于严格控制的参数,并且对资本流出保持严格控制。突然决定取消蚂蚁集团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表明政治干预延伸到了离岸金融市场。当政策制定者处理有关双向金融投资的复杂问题时,掌握可靠、全面的跨境持股数据非常重要。本报告阐明了股权和债务证券双向金融投资的范围和模式,并讨论了双方的关键政策问题。
2019 年,唐纳德·特朗普首次对华为和中兴实施系统性制裁,正式目的是阻止中国进一步扩大 5G 电信系统的技术和标准,白宫认为这些技术和标准“不安全”,并支持北京的间谍活动。这一举措启动了后来被一些专家称为“技术战争”(或简称“科技战争”)的进程,与 2018 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有关(Sun,2019 年;Chang,2020 年;Barkin,2020 年;Danilin,2020 年;Zhao,2021 年)。然而,这场新的技术冲突可能会被重新命名为“数字战争”,因为它关注的是广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微电子、半导体制造系统、电信设备、超级计算机、专用软件和互联网解决方案。专家和媒体将数字技术称为新兴、颠覆或变革技术,例如人工智能 (AI) 和量子计算,这些技术被视为未来市场和技术力量的基础,对此给予了特别的重视。由于政治和安全紧张局势加剧,技术战强化并重塑了中美关系(以及与西方国家)的持续变化,对全球和地区(亚洲和欧洲)产生了多重战略影响。同样重要的是,技术战似乎标志着全球政治的新领域——现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了解技术战,从其正式驱动力到政治经济,不仅对理解中美关系,而且对理解地区和全球趋势以及未来挑战都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和中国一直在印度太平洋地区争夺影响力和权力,甚至“印度太平洋”概念本身也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从美国对中国高级政府官员实施制裁,到强烈批评北京在南海的扩张行为,大量证据都表明了这种竞争。美国的印度太平洋战略明确将中国视为扩张主义大国。根据这一战略,美国还指责中国破坏人权和国际法,包括航行自由,华盛顿还强调愿意与包括东盟在内的盟友和伙伴合作,阻止许多人认为的中国对该地区采取的修正主义做法。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与东南亚的接触。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 2021 年中国-东盟峰会上,中国向东盟保证,中国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外援和优惠贷款继续流入该地区,北京资助的基础设施项目在物质和发展政策领域都越来越普遍。从北京的角度来看,华盛顿持续、大力参与东盟事务越来越令人担忧。尽管中国最近保证在东盟的背景下保持良性关系,但这绝不代表一直受到中国施压策略影响的东盟国家的观点。在此背景下,东盟发表了一份政策声明,即《东盟印太展望》,简称“展望”。通过这份文件,东盟设想自己成为印太地区经济和安全架构设计的主要推动者。该文件受到了赞扬和批评。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许多观察家认为,《展望》及时反映了东南亚在日益激烈的地区所处的地位。它清楚地表明了东盟在试图平衡美国和中国施加的压力时的立场。这应该意味着东盟将寻求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向美国保证东盟不会成为中国势力范围的一部分。从消极的一面来看,观察家认为《展望》只是一份空洞的声明,不包含任何具体的行动或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展望》没有包含有意义的行动计划或下一步措施,可能阻止美国、中国或其他大国干涉其地区事务。同样,
太平洋论坛成立于 1975 年,是一家独立、无党派、非营利的外交政策研究机构,总部位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论坛的重点领域涵盖当前和新兴的政治、安全、经济和商业问题,并通过与该地区学术、公共政策、军事和工业领袖进行研究、分析和对话,帮助促进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合作政策。论坛与环太平洋地区 30 多个研究机构网络合作,借鉴亚洲观点,向该地区的意见领袖、政府和各类公众传播项目结果和建议。我们定期与亚洲各地的机构共同赞助会议,以促进非政府机构建设并促进思想交流。董事会指导太平洋论坛的工作。论坛由基金会、公司、个人和政府资助。论坛的研究不涉及机密或专有工作。支持太平洋论坛 太平洋论坛是一个私人、独立、无党派、非营利的 501(c)(3) 组织。在 www.pacforum.org/support-us 进行免税慈善捐款 要支持特定计划,请联系我们的开发总监:brooke@pacforum.org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为传统和网络零售商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使中国消费者受益,并有助于实现经济再平衡目标。国内外企业都支持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可以为中国拟议法规如何影响企业运营提供重要意见。中国应确保在电子商务法最终确定过程中,国内外企业都能提供意见并分享全球最佳实践。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中国应制定措施和机制,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所有国内外企业都遵守相同的规则、法规和标准。
哲学硕士学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系,管理与技术大学,拉合尔,旁遮普,巴基斯坦 通讯作者 f2024112008@umt.edu.pk 摘要 由于其科学、技术和战略意义,太空已成为一个关键的前沿,特别是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这项研究探讨了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争夺外层空间主导地位时的地缘政治竞争。美国目前在太空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俄罗斯和中国正在迅速推进其反太空技术,以挑战美国的军事霸权并重塑国际太空秩序。太空战与第五代战争的结合标志着一种变革性的转变,将全球霸权的竞争延伸到地球边界之外。这项研究分析了太空如何成为战略主导地位的战场,重新定义了现代战争的维度。该研究借鉴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和技术决定论,考察了这些大国之间的战略相互作用,并评估了它们的太空竞赛对塑造第五代战争格局演变的影响。
摘要 当前中美竞争的焦点主要在于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主导权的争夺。产业政策作为重要工具的回归,在两国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中美地缘经济技术竞争的几个问题以及两国采取的产业政策。我们首先探讨1978年以来中国技术进步的演变,重点关注帮助中国崛起为全球科技强国的产业政策。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中美地缘经济技术竞争是如何以及为何产生的。我们认为产业政策在中美竞争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美竞争加剧有可能催生一个以全球国家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为特征的公共政策新时代。
近年来,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和中国一直在印度太平洋地区争夺影响力和权力,甚至“印度太平洋”概念本身也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从美国对中国高级政府官员实施制裁,到强烈批评北京在南海的扩张行为,大量证据都表明了这种竞争。美国的印度太平洋战略明确将中国视为扩张主义大国。根据这一战略,美国还指责中国破坏人权和国际法,包括航行自由,华盛顿还强调愿意与包括东盟在内的盟友和伙伴合作,阻止许多人认为的中国对该地区采取的修正主义做法。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与东南亚的接触。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 2021 年中国-东盟峰会上,中国向东盟保证,中国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外援和优惠贷款继续流入该地区,北京资助的基础设施项目在物质和发展政策领域都越来越普遍。从北京的角度来看,华盛顿持续、大力参与东盟事务越来越令人担忧。尽管中国最近保证在东盟的背景下保持良性关系,但这绝不代表一直受到中国施压策略影响的东盟国家的观点。在此背景下,东盟发表了一份政策声明,即《东盟印太展望》,简称“展望”。通过这份文件,东盟设想自己成为印太地区经济和安全架构设计的主要推动者。该文件受到了赞扬和批评。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许多观察家认为,《展望》及时反映了东南亚在日益激烈的地区所处的地位。它清楚地表明了东盟在试图平衡美国和中国施加的压力时的立场。这应该意味着东盟将寻求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向美国保证东盟不会成为中国势力范围的一部分。从消极的一面来看,观察家们认为《展望》只是一份空洞的声明,不包含任何具体的行动或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展望》没有包含有意义的行动计划或下一步措施,可能阻止美国、中国或其他大国干涉其地区事务。同样,
近年来,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和中国一直在印度太平洋地区争夺影响力和权力,甚至“印度太平洋”概念本身也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从美国对中国高级政府官员实施制裁,到强烈批评北京在南海的扩张行为,大量证据都表明了这种竞争。美国的印度太平洋战略明确将中国视为扩张主义大国。根据这一战略,美国还指责中国破坏人权和国际法,包括航行自由,华盛顿还强调愿意与包括东盟在内的盟友和伙伴合作,阻止许多人认为的中国对该地区采取的修正主义做法。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与东南亚的接触。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 2021 年中国-东盟峰会上,中国向东盟保证,中国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外援和优惠贷款继续流入该地区,北京资助的基础设施项目在物质和发展政策领域都越来越普遍。从北京的角度来看,华盛顿持续、大力参与东盟事务越来越令人担忧。尽管中国最近保证在东盟的背景下保持良性关系,但这绝不代表一直受到中国施压策略影响的东盟国家的观点。在此背景下,东盟发表了一份政策声明,即《东盟印太展望》,简称“展望”。通过这份文件,东盟设想自己成为印太地区经济和安全架构设计的主要推动者。该文件受到了赞扬和批评。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许多观察家认为,《展望》及时反映了东南亚在日益激烈的地区所处的地位。它清楚地表明了东盟在试图平衡美国和中国施加的压力时的立场。这应该意味着东盟将寻求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向美国保证东盟不会成为中国势力范围的一部分。从消极的一面来看,观察家认为《展望》只是一份空洞的声明,不包含任何具体的行动或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展望》没有包含有意义的行动计划或下一步措施,可能阻止美国、中国或其他大国干涉其地区事务。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