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最高,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85%死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NSCLC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手术,但耐药性和肿瘤侵袭或转移常常导致治疗失败。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上调或抑制参与UPP的蛋白质或酶可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作为UPP的调控者,主要通过去泛素化抑制蛋白酶体对靶蛋白的降解,从而发挥致癌或抗癌作用。本文就USP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靶向药物、PROTAC和小分子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潜力进行综述。
Selinexor (KPT-330) 是一种具有强效抗癌活性的 Exportin-1 (XPO1, CRM1) 小分子抑制剂,最近已获得 FDA 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和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目前正在对许多其他适应症进行临床研究。由于 selinexor 与其他药物(尤其是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时经常表现出协同作用,因此采用更全面的方法来发现新的有益相互作用将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对患者进行分层、个性化治疗和改善临床结果需要更好地了解药物反应背后的遗传脆弱性和耐药机制。在这里,我们使用 CRISPR-Cas9 功能丧失化学遗传学筛选来识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 DLBCL 细胞系中 selinexor 与药物基因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 TGF β -SMAD4 通路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 selinexor 耐药的重要介质。此外,该通路活性较高与接受 selinexor 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相关,这表明 TGF β -SMAD4 通路是预测治疗结果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此外,我们还发现 ASB8(锚蛋白重复序列和 SOCS 盒含 8)是所有测试癌症类型中 selinexor 敏感性的共同调节剂,ASB8 敲除和过表达都会导致 selinexor 过敏。从机制上讲,我们表明 ASB8 促进了 selinexor 诱导的蛋白酶体降解 XPO1。这项研究深入了解了影响 selinexor 治疗反应的遗传因素,并可以支持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和新药物组合的开发。
肿瘤抑制剂BRCA1-BARD1复合物调节许多细胞过程。对其肿瘤抑制功能的批评是其在基因组完整性中的作用。尽管环E3泛素连接酶活性是复合物的唯一已知酶促活性,但对BRCA1-BARD1 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体内需求一直存在争议。在这里,我们使用C探索Brca1-bard1 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作用。elesgans。遗传,细胞生物学和生化分析E3连接酶活性有缺陷的突变体表明,在DNA损伤修复和减数分裂的背景下,Complex的E3连接酶依赖性和独立功能既存在。我们表明,E3连接酶活性对于复合物的核积累至关重要,特别是集中在减数分裂重组位点,而在增殖生殖细胞中的DNA损伤位点不重要。虽然仅BRCA1才能进行单位素化,但BRCA1需要Bard1来促进聚氨基化。我们发现,通过推动BRCA1的核积累和自我关联,可以部分缓解E3连接酶活性和BARD1在DNA损伤信号传导和修复中的需求。我们的数据表明,除了E3连接酶活性外,BRCA1还可以在DNA损伤信号传导和修复中起结构作用,而BARD1在增强BRCA1功能方面发挥了可观的作用。
单位浓度酶的一个单位催化[32ppi]的1 nmol在37°C的20分钟内将1 nmol的[32ppi]转化为Norit-desorbable形式(Weiss单位)。
摘要 动机:泛素化广泛参与蛋白质稳态和细胞信号传导。泛素 E3 连接酶是泛素化的关键调节剂,可识别和招募特定的泛素化靶标,用于泛素转移反应的最终限速步骤。了解泛素 E3 连接酶活性将提供对泛素化途径上游调节剂的知识,并揭示生物过程和疾病进展中的潜在机制。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的最新进展使得能够定量深入分析泛素组。然而,泛素组动力学和途径活性的功能分析仍然具有挑战性。结果:在这里,我们开发了 UbE3-APA,一种用于 Ub E3 连接酶活性分析的计算算法和独立的基于 Python 的软件。 UbE3-APA 结合集成注释数据库和统计分析,基于定量泛素组蛋白质组学数据集识别出显著激活或抑制的 E3 连接酶。将该软件与已发表的定量泛素组分析进行基准测试,证实了 SPOP 酶活性是通过过表达和突变进行的遗传操作。该算法在大量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新分析中的应用揭示了 PARKIN 的激活以及其他 E3 连接酶的共同激活在线粒体去极化诱导的线粒体自噬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展示了该算法在基于 DIA 的定量泛素组分析中的应用。可用性:源代码和二进制文件可在以下网址免费下载:https://github.com/Chenlab-UMN/Ub-E3-ligase-Activity-Profiling-Analysis,以 python 实现并支持 Linux 和 MS Windows 联系方式:yuechen@umn.edu 补充信息:补充数据可用。
摘要:使用靶向嵌合体(Protac)和分子胶水降解的靶向蛋白质降解(TPD)已成为一种强大的治疗方式,以消除从细胞中消除引起疾病的蛋白质。protac和分子胶降解器分别采用异性功能或单个小分子,以化学诱导靶蛋白与E3泛素连接酶的近端降低并通过蛋白酶体泛素化并降低特异性蛋白质。虽然TPD是扩展可毒蛋白质组的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但人类基因组编码的> 600 E3连接酶中仅相对较少的E3连接酶已被小分子用于TPD应用。在这里,我们回顾了迄今为止已成功利用TPD的现有E3连接酶,并讨论了启用化学蛋白质组学的共价筛选策略,以发现新的E3连接酶招聘人员。我们还提供了数百种E3连接酶内反应性半胱氨酸的化学蛋白质图图,该图可能代表了可能在药理上询问的潜在可韧带位点,以发现其他E3连接酶招聘器。
TR-FRET E3 检测涉及铽标记的 TUBE,其与由目标 E3 连接酶合成的荧光素标记的多泛素链结合。铽和荧光素是一对 FRET 对,因此含有荧光素标记的泛素的多泛素链在与铽-TUBE 结合时会产生 FRET 信号。该信号可以以均质、高通量的形式随时间监测,使其成为小分子筛选的理想选择。
2];然而,大多数 VDRV 病例发生在患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ID) 的患者中 [3]。后者病例称为免疫缺陷相关性 VDRV (iVDRV),与皮肤肉芽肿形成有关,有时还与内脏肉芽肿形成有关。有趣的是,iVDRV 常见于患有 DNA 修复障碍的患者,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奈梅亨断裂综合征、DNA 连接酶 IV 缺乏症和 Artemis 缺乏症 [4]。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名在 iVDRV 后偶然发现的 DNA 连接酶 IV 缺乏症的日本患者,该患者成功接受骨髓移植 (BMT) 和免疫重建,从而根除风疹病毒。一名 13 个月大的日本女孩出现脸颊红斑,随后整个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她出生于日本,父母是非近亲结婚。出生体重 2040 克(-2.84 SD),身高 44 厘米(-2.6 SD),头围 32 厘米(-0.97 SD)。出院后未发现复发或严重感染。家族史中无血液病或传染病。体格检查发现肝脾轻度肿大和鸟状面部
结果:在 54.1% (158/292) 的乳腺癌组织样本中检测到 Cbl-b 表达。Cbl-b 表达与 DFS 相关(p = 0.033),但与本研究中已知的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相关性。对数秩分析表明,Cbl-b 表达与更好的 OS(p = 0.013)和 DFS(p = 0.016)相关。多变量分析表明,Cbl-b 表达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我们构建的用于预测 OS 的列线图结合了 Cbl-b 表达、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除肿瘤大小外,所有上述因素和诊断日期都用于构建 DFS 列线图。列线图的 C 指数分别为 0.735 和 0.678。我们的新临床模型在预测 OS 方面优于 TNM 分期。
图6。使用Qiagen多路复用PCR加套件有效的19-PLEX PCR。使用Qiagen Multiplex PCR Plus套件的标准条件进行了19个目标(99-955 bp)的多重PCR,而无需进一步优化(QIAGEN)或使用供应商A II的各种热启动DNA聚合酶。使用琼脂糖凝胶进行分析。B分析使用Qiaxcel高级系统。Qiagen多路复用PCR加套件可导致所有目标的特定扩增,而无需优化。尽管使用不同的酶浓度进行了长时间的优化,但使用Supper A II的试剂盒的多重PCR也会导致片段缺失,即使使用较高的浓度也是如此。m:gelpilot 100 bp加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