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互补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斑马鱼的基因功能:诱导基因突变(通常使用靶向核酸酶,例如 CRISPR/Cas9)和抑制基因表达(通常使用吗啉寡聚体)。这两种方法都不完美。吗啉 (MO) 有时会产生脱靶或毒性相关效应,这些效应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真正的表型。相反,基因突变体可能会受到补偿,或者由于泄漏(例如使用隐蔽剪接位点或下游 AUG)而无法产生无效表型。当观察到突变体和吗啉诱导的(变形)表型之间的差异时,对此类表型的实验验证将变得非常耗费人力。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简单的遗传方法来区分真正的变形表型和由于脱靶效应而产生的表型。我们推测 5′ 非翻译区内的插入/缺失不太可能对基因表达产生显着的负面影响。在 MO 靶位点内诱发的突变将产生吗啉代折射等位基因,从而抑制真正的 MO 表型,同时保留非特异性表型。我们在具有独有合子功能的基因 tbx5a 和具有强烈母体效应的基因 ctnnb2 上测试了这一假设。我们发现吗啉代结合位点内的插入/缺失确实能够抑制合子和母体形态表型。我们还观察到,此类插入/缺失抑制吗啉代表型的能力确实取决于缺失的大小和位置。尽管如此,使母体和合子基因中的吗啉代结合位点发生突变可以确定形态表型的特异性。
摘要:在基因组工程中,传入 DNA 的整合依赖于分裂细胞产生的酶,这一直是提高 DNA 插入频率和准确性的瓶颈。最近,据报道,使用 CRISPR 相关转座酶 (CAST) 的 RNA 引导转座在大肠杆菌中非常有效且具有特异性。在这里,我们开发了 Golden Gate 载体来在丝状蓝藻中测试 CAST,并证明它在鱼腥藻属菌株 PCC 7120 中有效。含有 CAST 和工程转座子的相对较大的质粒通过使用自杀或复制质粒的结合成功转移到鱼腥藻中。编码靶标前导链但不编码反向补体链的单向导 (sg) RNA 与 sgRNA 中包含的原间隔子相关基序 (PAM) 序列有效。在对两个不同靶位点进行分析的六种病例中,有四种的插入位点位于 PAM 之后正好 63 个碱基处。复制质粒上的 CAST 具有毒性,可用于治愈质粒。在分析的所有六种情况下,只有由从左到右元素的序列定义的转座子货物被插入目标位点;因此,RNA 引导的转座是由剪切和粘贴引起的。没有内源转座子通过暴露于 CAST 酶而重新动员。这项工作为通过 RNA 引导的转座在丝状蓝藻中进行基因组编辑奠定了基础,无论是在培养中还是在复杂群落中。关键词:鱼腥藻、CRISPR 相关转座子 (CAST)、基因组工程、RNA 引导的转座、minion 测序、从头基因组组装 ■ 简介
动机:了解 DNA 双链断裂 (DSB) 修复所涉及的因素对于开发靶向抗癌疗法至关重要,但许多基因的作用仍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扰动可以改变 DSB 修复后留下的序列特异性突变的分布。这表明全基因组筛选可以通过识别基因来揭示新的 DSB 修复因子,这些基因的扰动会导致在给定 DSB 位点观察到的突变分布谱与野生型有显著偏差。然而,为全基因组扰动筛选设计适当的对照可能具有挑战性。我们探索了这样一种想法,即全基因组筛选可能允许我们放弃使用传统的非靶向对照,方法是将分析重新定义为异常值检测问题,假设大多数基因对 DSB 修复的影响最小。结果:我们提出了 MUSICiAn(突变特征目录分析),这是一种组合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所有光谱分布与集中趋势的偏差,对没有对照的基因扰动特定突变谱进行排序。我们表明 MUSICiAn 可以有效估计现有 Repair-seq 数据集的伪对照,筛选 476 个基因和 60 个非靶向对照。我们进一步将 MUSICiAn 应用于全基因组数据集,该数据集分析了 CRISPR-Cas9 在三个靶位点诱导的突变结果,这些突变发生在细胞中,每个细胞的个体扰动为 18,406 个基因。MUSICiAn 成功恢复了已知基因,突出了剪接体在 DSB 修复中不太受重视的作用,并揭示了进一步研究的候选基因。可用:github.com/joanagoncalveslab/MUSICiAn。
摘要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实际上是基因改造植物最常用的方法——可能导致植物基因组中整合多个 T-DNA 拷贝,以及形成由改造细胞和野生型细胞组成的嵌合组织。因此,对转化株系进行分子表征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可以选出最好的株系进行进一步研究。如今,有几种定量和半定量技术可用于估计转基因植物中 T-DNA 的拷贝数 (CN)。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基于 (1)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qPCR)、(2) 液滴数字 PCR (ddPCR) 和 (3) 下一代测序 (NGS) 的三种方法,对葡萄编辑株系进行分子表征。这些株系含有通过 CRISPR/Cas9 技术获得的敲除突变,该突变与植物对两种重要的葡萄霉菌病的易感性有关。根据我们的结果,qPCR 和 ddPCR 的输出在准确性方面基本一致,尤其是对于低 CN 值,而 ddPCR 的结果比 qPCR 更精确。关于 NGS 分析,用这种方法检测到的 CN 通常与 qPCR 和 ddPCR 计算的 CN 不一致,并且 NGS 无法区分十个品系中的三个的整合点。尽管如此,NGS 方法可以肯定地识别 T-DNA 截断或串联/倒置重复的存在,从而提供有关转基因整合资产的独特和相关信息。此外,Cas9 和单向导 RNA (sgRNA) 的表达分析以及靶位点的测序增加了与 CN 数据相关的新信息。这项工作通过报告葡萄编辑品系的实际案例研究,探讨了最先进的诊断技术在早期选择合适的转基因材料方面的优缺点。结果可能对开发新转基因品系的科学家和负责转基因控制的实验室都感兴趣。
已鉴定出可用于人类炎症性肠病 (IBD) 患者以及大鼠和狗(它们经常用作临床前研究的动物)结肠靶向的多糖。多糖被结肠酶(由细菌分泌)降解,从而触发药物在靶位点的释放。必须指出的是,大鼠、狗和人类的微生物群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动物身上观察到的这种结肠靶向系统的性能可能无法预测患者的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限制这种风险。将不同的多糖暴露于接种了 IBD 患者、健康狗和“IBD 大鼠”(其中诱发了结肠炎症)粪便样本的培养基中。培养基 pH 值的动态变化被用作细菌增殖的指标,因此,多糖作为其底物的潜力也被用作指标。在 pH 值变化程度及其物种依赖性方面观察到了根本差异。最有前景的多糖被用于制备聚合物薄膜包衣,该包衣包裹着载有 5-氨基水杨酸 (5-ASA) 的起始芯。为了限制多糖在上消化道中过早溶解/肿胀,薄膜包衣中还加入了乙基纤维素。在暴露于接种了 IBD 患者、健康狗和“IBD 大鼠”粪便样本的培养基时监测药物释放。为了进行比较,还测量了纯培养基中的 5- ASA 释放。大多数薄膜包衣表现出高度依赖于物种的药物释放动力学或有限的结肠靶向能力。有趣的是,芦荟和灵芝(一种蘑菇)提取物在所有物种中都表现出结肠靶向的良好潜力。
摘要:高效的植物转化和组织培养方法对于植物的遗传工程和先进的分子育种至关重要,但在栽培的八倍体草莓 (Fragaria × ananassa) 中,这两种方法都尚未得到很好的建立。在本研究中,针对两个基因不同的草莓品种 Sweet Sensation VR Florida 127 (FL127) 和 Florida Brilliance (FB) 建立并优化了一种芽再生方法。从温室生长的植物中获得的尖端、节点和叶柄的匍匐茎段被用作外植体,用于比较芽再生率。'FL127' 在优化条件下显示出最高的芽再生频率,而'FB' 在相同培养基类型中对较低浓度的 N6-苄基腺苷 (BA) (0.01 mg/L) 的反应最佳。 'FL127' 和 'FB' 中体细胞胚从匍匐茎尖 (RT) 向芽再生的平均转化频率分别为 42.8% 和 56.9%。利用这些优化的组织培养条件,进行农杆菌介导的 CRISPR/Cas9 基因编辑,以检查品种 FL127 中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 FaPDS 的转化和靶基因编辑效率。总共 234 个外植体接种了含有 Cas9-FaPDS 的农杆菌,导致愈伤组织诱导效率为 80.3%,其中 13.3% 的再生植物表现出部分或完全的白化表型。编辑子代的扩增子测序表明,所有 FaPDS 同源拷贝的向导 RNA (gRNA) 靶位点或侧翼区域均发生了突变(替换、插入和缺失)。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草莓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基因编辑指导的品种改良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培养和转化方法。
AU:请确认所有标题级别均正确显示: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CRISPR)-Cas12a 系统是基因编辑的强大工具;然而,crRNA-DNA 错配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切割事件,尤其是在 PAM 的远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限制,我们通过修改与靶 DNA 和 crRNA 链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设计了一种携带突变 S186A/R301A/T315A/Q1014A/K414A 的超保真 AsCas12a 变体(称为 HyperFi-As)。HyperFi-As 保留了与人类细胞中的野生型 AsCas12a (AsCas12aWT) 相当的靶向活性。我们证明 HyperFi-As 显著降低了人类细胞中的脱靶效应,并且与野生型相比,HyperFi-As 对 PAM 远端区域位置的错配容忍度明显较低。此外,采用改进的适当恒定力单分子 DNA 解拉链分析来评估 CRISPR/Cas 核糖核蛋白 (RNP) 复合物的稳定性和瞬态阶段。在 DNA-Cas12a-crRNA 复合物的解体过程中敏感地检测到了多种状态。在脱靶 DNA 底物上,与 AsCas12aWT 相比,HyperFi-As-crRNA 更难维持 R 环复合物状态,这可以准确解释为什么 HyperFi-As 在人类细胞中具有较低的脱靶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具有低脱靶效应的新型 AsCas12a 变体,尤其能够处理 PAM 远端区域的高脱靶。在单分子水平上,我们还揭示了 AsCas12a 变体在脱靶位点的行为方式,而用于评估 CRISPR/Cas RNP 复合物多种状态的解压缩分析可能对深入了解 CRISPR/Cas 的行为方式以及将来如何对其进行工程改造大有帮助。
摘要:酶以极高的选择性催化化学转化。通过定向进化,我们可以重新编程酶以应用于生物催化和医学。在第一部分中,我将讨论我的工作,即发现、表征和设计卤化未活化 Csp3—H 键的 FeII/α-酮戊二酸依赖性酶。我解决了一种新型赖氨酸卤化酶 (BesD) 的厌氧晶体结构,发现了能够形成九种新氯化氨基酸的同源物,并开发了酶级联以产生氯化杂环、二胺、酮酸和肽。通过结构研究和高通量筛选,我研究了该酶家族中区域选择性和催化选择性的机制基础,并利用由此获得的见解来设计羟化酶以进行卤化,其活性和选择性与天然卤化酶相当。在第二个故事中,我通过定向进化开发了新型胞嘧啶碱基编辑器 (CBE)。碱基编辑器由可编程的 DNA 结合蛋白(如催化受损的 Cas9)组成,与脱氨酶融合,可实现基因组中靶位点的精确核苷酸变化。将 C•G 碱基对转化为 T•A 的 CBE 通常比其腺嘌呤碱基编辑器 (ABE) 更大,并且具有更多不良的脱靶编辑。为了开发一类保留 ABE 有利特性的新型 CBE,我使用连续蛋白质进化来进化 ABE,以便在治疗相关位点和细胞类型内进行高效的胞嘧啶碱基编辑。这些新进化的碱基编辑器克服了现有 CBE 的几个局限性,并展示了蛋白质进化在应对生物技术挑战方面的力量。
摘要 转录因子 (TF)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模块化结构,包含结构良好的序列特异性 DNA 结合结构域 (DBD) 与无序的激活结构域 (AD) 配对,后者负责靶向辅助因子或核心转录起始机制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然而,这种简单的分工模型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体外确定的具有相同 DNA 结合序列特异性的 TF 在体内表现出不同的结合谱。缺氧诱导因子 (HIF) 家族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几种癌症类型中异常表达的 HIF-1 α 和 HIF-2 α 亚基异构体在体外识别相同的 DNA 基序——缺氧反应元件 (HRE)——但在体内仅共享其靶基因的一个子集,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对癌症的发展和进展产生对比的影响。为了探究介导异构体特异性基因调控的机制,我们使用活细胞单粒子追踪 (SPT) 来研究 HIF 核动力学及其在遗传扰动或药物治疗下的变化。我们发现 HIF-α 亚基及其二聚化伴侣 HIF-1β 表现出独特的扩散和结合特性,这些特性对浓度和亚基化学计量极为敏感。使用域交换变体、突变和 HIF-2α 特异性抑制剂,我们发现尽管 DBD 和二聚化域很重要,但染色质结合和扩散行为的另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含有 AD 的内在无序区域 (IDR)。使用 Cut&Run 和 RNA-seq 作为正交基因组方法,我们还证实了 IDR 依赖的 HIF 靶基因特定子集的结合和激活。这些发现揭示了 IDR 在调节 TF 搜索和结合过程中以前未被重视的作用,这有助于染色质上的功能性靶位点选择性。
摘要:CRISPR/Cas12a(以前称为 Cpf1)是一种 RNA 引导的 VA 类 CRISPR 系统内切酶,为基因组工程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工具。目前已鉴定出 10 多个 Cas12a 直系同源物,并用于人类细胞的基因编辑。然而,新兴 Cas12a 直系同源物之间的功能多样性仍未得到充分探索。本文,我们通过构建包含 40,000 多个引导 RNA 的基因组整合、自切割、配对 crRNA 靶标文库,报告了 16 个 Cas12a 直系同源物在人类细胞中的编辑活性的高通量比较分析。三种 Cas12a 候选物由于其结构紧凑且编辑效率与 AsCas12a 和 LbCas12a 相当而表现出良好的潜力,而 AsCas12a 和 LbCas12a 的特征已得到充分表征。我们通过结构引导的蛋白质工程生成了三种精氨酸替代变体 (3Rv):BsCas12a-3Rv (K155R/N512R/K518R)、PrCas12a-3Rv (E162R/N519R/K525R) 和 Mb3Cas12a-3Rv (D180R/N581R/K587R)。与野生型 Cas12a 效应子相比,这三种 Cas12a 变体均表现出增强的编辑活性和扩大的靶向范围 (NTTV、NTCV 和 TRTV)。三种 Cas12a 变体之间的碱基偏好分析表明,PrCas12a-3Rv 在具有典型 PAM TTTV 和非典型 PAM TTCV 的靶位点上表现出最高活性,而 Mb3Cas12a-3Rv 表现出与其他变体不同的识别特征,在 PAM TATV 的 -3 位置和 PAM ATCV 的 -4 位置容纳更多的核苷酸 A。因此,扩展的 Cas12a 工具箱和对 Cas12a 活动的更好理解应该有助于它们在基因组工程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