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目前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基于刚性和有线接口,这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使基本的临床任务变得具有挑战性,并妨碍父母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Chung 和同事 1 描述了一种无线、类似皮肤的柔性电子平台,当以时间同步的方式使用时,可以以临床级精度重建多点完整生命体征信息(图 1)。必须在附加值和局限性之间的权衡方面仔细理解新技术。一个例子是脉搏血氧仪,其技术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花了 5 年时间才实现商业化,至少花了 15 年时间才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2 当时,多项研究显示,这种持续的床边工具可用于评估慢性肺病和早产儿等病症的血氧饱和度。然而,我们了解到环境光、皮肤色素沉着、低输出状态等灌注不良以及体温过低都会导致读数不准确。3 此外,低于 80% 的外周毛细血管血氧饱和度值与动脉血氧值的相关性并不好,4 这些信息对于单心室患者或混合病变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Chung 及其同事 1 开发的双节点装置还需要在正常以外的临床场景中进一步了解,例如其在心律失常和低输出状态下的表现、其在心肺复苏期间趋势和传输数据的能力,以及在较低饱和度下的体积描记趋势。话虽如此,这种针对新生儿的创新无线监测系统是无线

心胸外科的光明前景

心胸外科的光明前景PDF文件第1页

心胸外科的光明前景PDF文件第2页

心胸外科的光明前景PDF文件第3页

心胸外科的光明前景PDF文件第4页

相关文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