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日本产业的历史,重新审视产业与劳动力的关系。在考虑产业与劳动力的关系时,各产业内的同质性、产业间的异质性以及产业的兴衰对劳动力的影响是重要的因素。本文将1940年代以后的产业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的关系分为三个时期,即1940年代至1960年代、1970年代至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至2010年代。关于1940年代至1960年代,我们将探讨战时体制、战后重建和高经济增长等历史事件如何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在战时体制下迅速实现重工业化之后,在高经济增长时期,以机械工业的兴起为中心,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应对衰退行业成为政府和工会的重要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随着自动化主要引入流程工业,并在操作中得到普遍应用,所需的劳动力技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随后的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后工业化取得了进展。随着微电子和办公自动化的引入,技术创新影响了更广泛的行业和工作方式。此外,1970 年代以后,非正规就业有所扩大,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餐饮业。1990 年代至 2010 年代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护理服务业的扩张为标志。随着服务业的扩大,非正规就业的份额持续增加,但近年来这种增长有所放缓。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