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测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初,当时使用称为Maxam-Gilbert测序的方法确定基因的第一个DNA序列。然而,这种方法是费力的,耗时的,并且产生了小的DNA片段,从而限制了其有用性。1980年代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出现以及1990年代自动DNA测序的发展彻底改变了DNA测序领域。PCR允许扩增特定的DNA序列,从而使来自多种源的少量DNA对可能。自动DNA测序涉及使用荧光染料和自动化机器来对DNA进行序列DNA,从而使过程更快,更准确,更具成本效益。有几种DNA测序方法,每种都具有其优点和局限性。sanger测序是一种DNA测序方法,涉及使用DI脱氧核苷酸三磷酸盐(DDNTPS)在特定位点终止DNA合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