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泌尿道感染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了解病因和局部耐药模式对于确定经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着手审查与泌尿道感染有关的病原体、局部耐药模式以及相应调整一线抗生素治疗的影响。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其中包括 2019 年(第 1 组)和 2022 年(第 2 组)两个时期在北巴拉那州一家医院接受尿培养的儿科患者。在这两个时期之间,建立了内部临床行动方案,根据当地流行病学情况,建议使用头孢呋辛作为一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对各组所鉴定的泌尿道病原体、各自的抗菌素耐药模式以及制定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进行了比较。结果: 第 1 组共确诊泌尿道感染 402 例,第 2 组共确诊 398 例。大肠杆菌 (E. coli) 是最常见的泌尿道病原菌 (79.4% - 83.3%),其次是奇异变形杆菌和克雷伯菌属。在第 1 组中,最常选择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盐 (AC),而在第 2 组中则是头孢呋辛 (p < 0.001)。最常见的耐药性是氨苄西林(39.3% - 39.7%)。对 AC 的耐药性在各组之间没有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化(33.1% vs 27.4%,p = 0.079),对头孢呋辛(4.7% vs 3.3%,p = 0.292)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 (TMP-SMX) 的耐药性(15.2% vs 14.1%,p = 0.659)也是如此。第 1 组和第 2 组之间对呋喃妥因 (9.0% vs 0.3%,p < 0.001) 和磷霉素 (1.7% vs 0.3%,p < 0.036) 的耐药性显著降低。结论:大肠杆菌仍然是儿科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我们的样品的交流电阻很高(33.1%)。将一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从 AC 改为头孢呋辛,导致 AC 耐药性降低的趋势,而不会增加头孢呋辛耐药性。关键词: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因;泌尿道感染/微生物学;泌尿道感染/药物治疗;细菌耐药性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