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MRNA Covid-19疫苗(包括疱疹带状疱疹(Hz))之后的不良事件已被报道。我们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以评估MRNA Covid-19疫苗接种与随后在南加州Kaiser Permanente(KPSC)之间的关联。研究设计和方法:接种疫苗的队列由KPSC成员组成,KPSC成员在12/2020-05/2021期间接受了首次剂量的mRNA covid-19疫苗(mRNA-1273和BNT162B2),并匹配与年龄和性别的未接种人。通过诊断法和抗病毒药物鉴定出在随访后90天内发生的HZ病例。COX比例危害模型估计调整后的危害比(AHR),比较了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同类群体之间的Hz发病率。 结果:队列包括1,052,362个mRNA-1273个接收者,1,055,461 BNT162B2接收者和1,020,334个比较器。 与未接种疫苗的个体相比,在第二剂mRNA-1273和BNT162B2剂量后90天,Hz的AHR分别为1.14(1.05-1.24)和1.12(1.03–1.22)。 在未接种系带疫苗接种的50岁年龄段的人中,第二剂mRNA-1273(1.18 [1.06-1.33])和BNT162B2(1.15 [1.15 [1.02-1.29])疫苗与未疫苗的个体后,AHR也增加了。 结论:我们的发现表明,在第二剂剂量的mRNA疫苗后,Hz的风险可能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未经带状牵化病史的50岁患者的风险增加而导致的。COX比例危害模型估计调整后的危害比(AHR),比较了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同类群体之间的Hz发病率。结果:队列包括1,052,362个mRNA-1273个接收者,1,055,461 BNT162B2接收者和1,020,334个比较器。与未接种疫苗的个体相比,在第二剂mRNA-1273和BNT162B2剂量后90天,Hz的AHR分别为1.14(1.05-1.24)和1.12(1.03–1.22)。在未接种系带疫苗接种的50岁年龄段的人中,第二剂mRNA-1273(1.18 [1.06-1.33])和BNT162B2(1.15 [1.15 [1.02-1.29])疫苗与未疫苗的个体后,AHR也增加了。结论:我们的发现表明,在第二剂剂量的mRNA疫苗后,Hz的风险可能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未经带状牵化病史的50岁患者的风险增加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