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方法与结果:在 176 例接受 CRS 假体 TAVI 的连续患者中,7 例(3.9%)发生急性瓣膜脱位。对发生该并发症的患者的脱位机制和临床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潜在机制,所有假体移位病例分为以下三类:1) 瓣膜植入后立即意外脱位(n=1;14.3%);2) 在圈套操作过程中脱位,以将 CRS 假体(下边缘 >10 毫米)重新定位在主动脉环下方,并伴有血流动力学显着的反流(n=4;57.1%); 3) 故意脱位,使用圈套手法进行,以应对冠状动脉口受损或严重假体漏气的情况,因为该装置部署得较高,密封性不佳,且存在瓣膜钙化(n=2;28.6%)。大多数病例发生在使用新型 Accutrak™(美敦力公司,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输送系统的早期体验中。在六名患者中,第二个 CRS 被植入到适当的位置。脱落的 CRS 功能正常,没有任何结构恶化、血栓形成或进一步远端移位的迹象,并完全贴合主动脉壁。任何患者均未报告血栓栓塞事件。

经导管主动脉生物假体脱位

经导管主动脉生物假体脱位PDF文件第1页

经导管主动脉生物假体脱位PDF文件第2页

经导管主动脉生物假体脱位PDF文件第3页

经导管主动脉生物假体脱位PDF文件第4页

经导管主动脉生物假体脱位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22 年
¥1.0
2022 年
¥1.0
2024 年
¥4.0
2025 年
¥1.0
2021 年
¥1.0
2021 年
¥1.0
2024 年
¥1.0
2020 年
¥20.0
2024 年
¥1.0
2020 年
¥7.0
2024 年
¥5.0
2020 年
¥3.0
2022 年
¥1.0
2022 年
¥4.0
2024 年
¥1.0
2022 年
¥1.0
2024 年
¥7.0
2021 年
¥1.0
2025 年
¥1.0
2024 年
¥3.0
2024 年
¥1.0
2024 年
¥1.0
2024 年
¥1.0
2021 年
¥1.0
2021 年
¥1.0
2022 年
¥1.0
2023 年
¥1.0
2022 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