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牙卟啉单胞菌(P. gyivalis)是一种重要的牙周病原体,据报道与抽吸诱导的肺炎有关。其毒力因子涉及FIMA和MFA1 Fimbriae,跨菌株具有不同的基因变异,显示了与致病性的潜在关联。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口服牙周牙周疟原虫菌株ATCC 33277和1439的两种不同的纤维化基因型来开发一种新型的抽吸肺炎小鼠模型,以解决现有方法的局限性。感染后7天的存活率在非侵袭性诱导的肺炎小鼠模型中检查。牙龈牙龈细菌菌落在肺组织以及24小时后急性期炎症反应的血清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结果表明,感染1439菌株的小鼠的存活率低于感染ATCC 33277的小鼠。在1439年菌株中,牙龈疟原虫菌落的数量高于ATCC 33277菌株。在牙龈疟原虫感染后,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显着增加,而感染1439菌株的小鼠的TNF-α产生明显更高。牙龈假单胞菌感染组中肺组织中的空气含量低于对照组。总而言之,虽然1439菌株逃避了免疫宿主反应,但宿主出现了严重的急性肺炎,TNF-α水平升高和死亡率升高。这项研究证明了新型肺炎模型中牙龈疟原虫的应变依赖性毒力,并强调了对影响其发病机理的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的必要性。
主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