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重新审视财富效应
自从我第一次阐述为什么“财富效应”是一个简单的相关性错误以来,已经过去了 15 年:“财富效应的基本前提是众所周知的:随着股票投资组合的价值在牛市期间上涨,投资者享受一种欣快感。这种心理状态让他们感觉更舒服 —...阅读更多 重新审视财富效应的帖子首先出现在 The Big Picture 上。
来源:《The Big Picture》自从我第一次阐述为什么“财富效应”是一个简单的相关错误以来,已经过去了 15 年:
“财富效应的基本前提是众所周知的:随着牛市期间股票投资组合价值的上升,投资者会感到欣喜若狂。这种心理状态让他们对自己的财富、债务,以及最重要的是消费和放纵感觉更舒服。有人认为,最终的结果是消费者增加支出,刺激经济,从而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一个良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问题是,理论 大部分都是废话。” 大局,2010 年 11 月 16 日问题是,这个理论大多是无稽之谈。” 大局,2010 年 11 月 16 日 大局
令人惊讶的是,美联储继续根据我认为对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根本误解来制定政策。
不,支出不会因为股票上涨而增加;相反,支撑消费者支出增加的因素——就业、工资、信贷的增长,甚至温和的通胀,加上其他支撑经济扩张的因素1——往往也会推高收入、利润、投资者情绪,从而推高股价。2
1 也 2但这只是财富效应难题的前半部分;另一半是该国大多数人持有的股票很少。你之前看过这样的数据:前10%的人拥有87%的股票市场,而最底层的90%的人只拥有13%。
有人真的相信股市是推动那些只拥有 13% 股票的 90% 人消费的动力吗?
住房确实存在财富效应 - 底层 90% 的人拥有 87% 的房屋 - 非常接近您的预期。但即使这些数字也是有偏差的。下半部分家庭(又称租房者)仅拥有 10% 的住房存量。因此,即使是住房的财富效应也有些微弱。
是什么真正推动消费者支出增加?
上一篇:财富效应是一种不良相关性幻想(2016 年 4 月 25 日)
以前 另见 Axios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