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或原文请订阅后点击阅览
失踪报告案 - 第 1 部分
这篇博文酝酿已久,我本可以在 2009 年写完,这是我将在本系列文章中记录的事件的相关年份。上周我出差去菲律宾时与政府官员的谈话突出了几件事,包括他们对 IMF 的极度恐惧……
来源:Bill Mitchell博客这篇博文酝酿已久,我本可以在 2009 年写完,而 2009 年正是我将在本系列文章中记录的事件的相关年份。上周,我在菲律宾出差期间与政府官员的交谈凸显了几件事,包括他们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干预和评级机构的极度恐惧。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单独写到这一点。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像鹰一样监视着这些国家,并准备在它们稍稍偏离新自由主义宏观经济政策路线时猛扑上去执行其权威。只要这些国家屈服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欺凌,它们就几乎没有希望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欺凌正是这篇博文的主题。这是两部分故事的第一部分,可以概括为“缺失报告案”。我将在本周四发布的第二部分中解开谜团。
1976 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正如我上周所说,我在马尼拉住的酒店建于 1976 年 9 月,用于举办当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
1976 年 9 月,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丹尼斯·希利 (Denis Healey) 出发前往香港参加英联邦财政部长会议,然后于一周后飞往马尼拉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
1976 年 9 月 28 日,他到达希思罗机场后决定返程,因为他落入了金融市场的勒索,金融市场会把国家搞垮。
随后,他立即前往布莱克浦参加臭名昭著的英国工党年度会议,在会上他声称英国必须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才能维持偿付能力。
相反,英国的代表是德里克·米切尔 (Derek Mitchell),他当时是英国财政部的第二常任秘书。
德里克·米切尔希利与公众的博弈引发了媒体的大量猜测,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假新闻”。
随后的审查表明该报告是虚假的(毫无根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