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生物成分对胎儿大脑有一系列直接影响。然而,人们对介导这些影响的细胞靶点和分子机制知之甚少。神经祖细胞 (NPC) 控制大脑的大小和结构,了解调节 NPC 的机制对于理解大脑发育障碍至关重要。我们发现心室放射状胶质细胞 (vRG),即主要的 NPC,是抗生素治疗产妇肺炎期间产生的细菌细胞壁 (BCW) 的靶点。BCW 通过缩短细胞周期和增加自我更新来增强 vRG 的增殖潜力。扩增的 vRG 繁殖以增加所有皮质层的神经元输出。值得注意的是,识别 BCW 的 Toll 样受体 2 (TLR2) 位于 vRG 中初级纤毛的底部,BCW-TLR2 相互作用抑制纤毛发生,导致 Hedgehog (HH) 信号的解除抑制和 vRG 扩增。我们还表明,TLR6 是 TLR2 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伙伴。令人惊讶的是,在健康条件下,仅 TLR6 就需要设定皮质神经元的数量。这些发现表明,来自 TLR 的内源性信号在新皮质正常发育过程中抑制皮质扩张,而 BCW 通过 TLR2/纤毛/HH 信号轴改变大脑结构和功能来拮抗该信号。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基底样乳腺癌 (BLBC) 是这种疾病中最具侵袭性的形式,患者预后不佳。在这里,我们提供的数据表明 Hippo 转录辅激活因子与 PDZ 结合基序 (TAZ) 通路是 BLBC 发病和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小鼠乳腺腔上皮中 Mob1a/b 的缺失会诱导快速且高度可重复的乳腺肿瘤发生,这种肿瘤发生依赖于 TAZ 而不是相关蛋白 1 (YAP1)。突变动物在 2 周龄时原位发展出早期 BLBC 样恶性肿瘤,4 周龄时出现侵袭性 BLBC。在人类雌激素受体 + 腔内乳腺癌细胞系中,TAZ 过度活化使这些腔内细胞的特征偏向基础表型,这与人类癌前 BLBC 病变中经常观察到的异常 TAZ 活化一致。TP53 突变在人类癌前 BLBC 中很少见,但在侵袭性 BLBC 中很常见。在我们的 Mob1a/b 缺陷小鼠模型中添加 Trp53 缺陷可提高肿瘤等级并加速癌症进展。我们的工作证明以 Hippo-TAZ 通路为靶点治疗人类 BLBC 是合理的,我们的小鼠模型是评估候选药物的有力工具。
摘要:视网膜色素变性 (RP) 患者的视锥细胞感光功能丧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中心视力、日常视力以及生活质量。视锥细胞的丧失是视杆细胞退化的结果,其方式与 RP 相关的许多基因的致病突变无关。我们探索了这一现象,并提出视杆细胞的丧失会触发由核氧还蛋白样 1 ( NXNL1 ) 基因编码的视杆衍生视锥细胞活力因子 (RdCVF) 表达的减少,从而中断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之间的代谢和氧化还原信号传导。在提供支持这一机制的科学证据后,我们提出了一种恢复这种丢失的信号并防止 RP 动物模型中视锥细胞视力丧失的方法。我们还解释了如何恢复这种信号以防止该疾病动物模型的视锥视力丧失,以及我们计划如何通过使用腺相关病毒载体施用编码营养因子 RdCVF 和硫氧还蛋白酶 RdCVFL 的 NXNL1 产物来应用这种治疗策略。我们详细描述了该转化计划的所有步骤,从药物设计、生产、生物验证,到未来临床试验所需的分析和临床前资格,如果成功,将为这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提供治疗方法。
所有怀孕的大约10%受胎儿生长限制(FGR)的影响。FGR的主要病因是胎盘不足:胎盘不提供适当量的营养素和氧气。目前尚无FGR或胎盘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由于胎盘在FGR中的关键作用并为胎儿提供营养,因此为治疗性干预提供了绝佳的目标。使用豚鼠孕妇营养限制模型和重复的胎盘纳米粒子介导的IGF1处理,胎盘IGF1信号传导和养分传输途径的表征以了解FGR和治疗的变化。这项研究阐明了反复的胎盘纳米粒子介导的IGF1治疗导致胎儿生长的信号传导机制。总体而言,这项研究导致FGR和治疗组的胎盘内性别特异性激酶信号传导和营养转运蛋白变化。与我们先前使用此治疗的研究相结合,我们证明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基本分子信号传导,并概括了该疗法以实现未来人类翻译的合理性。
成人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巨大的价值,因为它们具有自我更新、产生营养因子和表现出多谱系分化(如成骨、软骨、脂肪形成谱系)的潜力 [1,2]。这些干细胞可以从骨髓、脂肪组织、牙齿组织、真皮组织、脐带血和各种其他组织中分离出来 [2]。尽管 MSCs 不享有完全的免疫特权,但是同种异体 MSCs 表现出低免疫原性,同时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 [2,3]。MSC 介导的免疫调节不依赖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它由多种旁分泌因子、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 (CD8+ T 细胞)、自然杀伤 (NK) 细胞和各种其他细胞进行 [3,4]。 MSCs 可作为免疫系统的传感器和转换器,维持体内平衡,即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过度活跃时,它们会促进或抑制炎症过程 [5]。由于 MSCs 具有自我更新、低免疫原性和多向分化能力,因此在再生医学领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国际细胞治疗协会 (ISCT) 为 MSCs 的鉴定制定的三个标准之一是其在体外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 [6]。在此背景下,MSCs 的核心功能是免疫调节和成骨分化,由于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它们成为骨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 [7]。一方面,T 细胞和 B 细胞
细胞信号传导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学过程,它控制细胞之间的交流并在生物体中策划其活动。从生长和发育到免疫反应和代谢,细胞信号传导可确保细胞以协调的方式一起工作。了解细胞信号的机制和途径不仅揭开了细胞行为的奥秘,而且还提供了对疾病和治疗干预措施的重要见解。细胞信号是指细胞用来检测和响应其环境的困难通信系统。此通信涉及通过受体蛋白在细胞上或内部检测到的分子或环境信号等信号。一旦识别出信号,它就会通过一系列分子事件传输,通常称为信号通路,最终导致细胞反应。
植物生存的环境不断考验着它们应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许多这样的挑战导致活性氧 (ROS) 过度积累,从而造成一种称为氧化应激的危险细胞状况。尽管不受控制的 ROS 会对细胞成分造成严重损害,但现在很明显,低水平或中等水平的这些活性分子发挥着重要的信号传导功能。从微调发育过程到协调快速防御反应,ROS 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微妙平衡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至关重要。本综述全面研究了植物如何产生和管理 ROS、其抗氧化防御网络的分子结构以及支持适应波动环境条件的复杂氧化还原信号事件。重点介绍了最近(2020-2025 年)在了解特定抗氧化途径和氧化还原调节的转录程序如何提高对干旱、盐度、极端温度和重金属的耐受性方面取得的进展。我们还讨论了 ROS 与激素的整合、抗氧化剂与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旨在增强抗逆能力的新兴生物技术方法(包括基因编辑)。通过综合当前的见解并强调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综述强调了氧化还原稳态在塑造植物适应性、生产力和抵御全球气候日益加剧的压力方面的重要性。
鞘氨醇-1-磷酸 (S1P) 信号在糖尿病引起的 Wistar 大鼠认知能力下降中的作用 Jean Idrice Aymar Keletela 1,5 , Ghislain Loubano-Voumbi 1,3 , Landry Martial Miguel 1 , Didier G. Tchatchouang Njilo 1 , Archange Michel Emmanuel Mboungou Malonga 1 , Freddy Saturnin Pouki 1,5,6,7* , Aladin Atandi Batchy 1,8 , Luc Magloire Anicet Boumba 1,2,10 , Ange Antoine Abena 1,9 1 马里恩恩瓜比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邮政信箱:69 布拉柴维尔,刚果 2 黑角研究区,国家健康科学研究所 (IRSSA),刚果 3 医学分析实验室,多利西综合医院,刚果 4 实验室部,综合医院Adolph Sicé,刚果黑角 5 Louise Michel 私人诊所,刚果黑角 6 TiéTié 参考医院,刚果黑角 7 Clinique Médicale Guénin,刚果黑角 8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科,Adolph Sicé 综合医院,刚果黑角 9 丹尼斯·萨苏·恩格索大学校长,刚果布拉柴维尔 10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玛丽·戈麦斯医学基金会,刚果黑角 *通讯作者:Freddy Saturnin Pouki 玛丽恩瓜比大学健康科学学院,BP:69 刚果布拉柴维尔 文章历史:|收到日期:2024 年 10 月 17 日 |接受日期:2024 年 11 月 22 日 |发布日期:2024 年 11 月 23 日 |
自噬是一种分解代谢过程,在整个进化过程中一直被保留,用于降解和回收细胞成分和受损细胞器。自噬在各种应激条件下被激活,例如营养缺乏、病毒感染和基因毒性应激,并与其他应激反应途径协同作用,以减轻氧化损伤并维持细胞稳态。其中一种途径是 Nrf2-Keap1-ARE 信号轴,它作为一种内在的抗氧化防御机制,与癌症化学预防、肿瘤进展和耐药性有关。最近的研究发现了自噬受损(由自噬受体蛋白 p62 介导)与 Nrf2 通路激活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p62 通过选择性自噬促进 Keap1 降解,导致 Nrf2 易位到细胞核中,在那里它转录激活下游抗氧化酶表达,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此外,Nrf2 还调控 p62 的转录,从而建立起 p62、Keap1 和 Nrf2 之间的正反馈回路,增强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本文旨在全面综述 Nrf2 和自噬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Nrf2 通路与自噬之间的调控相互作用以及 Nrf2-自噬信号轴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细菌编码了多种防御噬菌体感染的系统。许多流行的抗噬菌体防御系统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使用专门的核苷酸信号作为第二信使来激活下游效应蛋白并抑制病毒传播。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控制四大抗噬菌体防御系统家族中核苷酸免疫信号的分子机制:CBASS、Pycsar、Thoeris 和 III 型 CRISPR 免疫。对连接噬菌体检测、核苷酸信号合成和下游效应功能的各个步骤的分析揭示了信号传导的共同核心原理,并揭示了用于增强免疫防御的系统特定策略。我们比较了最近发现的噬菌体用来逃避核苷酸免疫信号的机制,并强调了影响宿主-病毒相互作用的趋同策略。最后,我们解释细菌抗噬菌体防御和真核抗病毒免疫之间的进化联系如何定义支配所有生命界核苷酸免疫的基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