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晚期胃癌 (AGC) 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改善 AGC 患者生存率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序贯疗法优化可用药物。然而,一线化疗的临床试验报告表明,老年患者和大量腹水患者不太可能接受后续治疗。此外,二线和三线化疗的临床试验通常将这两类患者排除在外,因为他们可能体能状态不佳,并且存在难以处理的其他问题。良好的患者管理可能是成功在这两类患者群体中使用序贯疗法的关键,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从附加治疗中获益。本叙述性综述总结了有关老年患者和大量腹水患者的 AGC 治疗和患者管理的可用信息。现有数据表明老年患者可从化疗中受益;然而,监测毒性对于避免化疗相关毒性至关重要。老年患者管理的重要方面包括症状监测、营养支持和跌倒预防。大量腹水患者的现有数据显示,一系列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化疗)的成功率有限。腹水的治疗也具有挑战性,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指导首选策略。为了弥补这些知识上的差距,未来的临床试验应采用更具包容性的资格标准来招募 AGC 患者群体,这些患者群体在年龄、并发症和总体健康状况方面更能反映现实世界的人群。
摘要:Siva-1是一种已知的抗凋亡蛋白,在多种癌细胞中发挥作用。然而,Siva-1是否通过NF- κ B通路影响胃癌的多药耐药性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确定Siva-1在体外胃癌抗癌药物耐药性中可能的作用。建立了稳定Siva-1过表达的长春新碱(VCR)耐药的KATO III/VCR胃癌细胞系。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va-1、NF- κ B、多药耐药1(MDR1)和多药耐药蛋白1(MRP1)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测量KATO III/VCR细胞对VCR、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的50%抑制浓度来评估Siva-1过表达对抗癌药物耐药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阿霉素流出率和细胞凋亡率,同时采用集落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本研究结果显示,Siva-1过表达的KATO III/VCR胃癌细胞对VCR、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的敏感性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iva-1过表达的KATO III/VCR胃癌细胞对VCR、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的敏感性显著降低。
•Zimberelimab +/- Domvanalimab的安全性和耐受性•Zimberelimab +/- domvanalimab在放射学RR,R0切除率,PFS和OS方面的功效。•用津贝雷氏症治疗后的手术结局+/- domvanalimab•对组织和血液生物标志物进行转化分析,旨在识别那些从这种免疫疗法组合中获得最大受益的人,以及那些无/差的响应者。
c Ase r eport一名51岁的妇女最初表现出1个月的水性腹泻病史,而没有伴随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体重减轻或虚弱。结肠镜检查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显示食管胃结的息肉样肿瘤,内窥镜活检证实了伴有局灶性侵入性腺癌的小管腺瘤。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显示上胃体的异常偏心壁增厚,从而诊断出胃癌。患者接受了D1淋巴结清扫术进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病理分期将癌症归类为IIA期PT1BN2M0。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3+/3+时保留了不匹配的修复和HER -2/NEU表达。,她接受了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和两个周期的TS -1,其次是TS ‑ 1,持续了1年。在治疗期间,她经历了不良反应,包括II级腹泻,I级手动皮疹和左下象限肠系膜脑炎。
胃癌(GC)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在频率上排名第五,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排名第四。在中国,估计每年诊断出396,500例新病例,后期疾病占病例2的80%以上。由于诊断晚期和异性特征,GC的预后仍然很差。对于患有晚期疾病的患者,传统的化疗一直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其临床结果远非令人满意,5年的存活率低于10%。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免疫疗法的进展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改善,精确肿瘤学方面的进步。对于GC,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也称为ERBB2)是药物干预措施的主要目标,并有望将来临床应用。ERBB2的扩增可以诱导HER2蛋白的过表达,并导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成员的异二聚体ization,从而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并促进肿瘤发生。 曲妥珠单抗的成功导致了GC靶向疗法的新时代,并使Her2阳性亚组成为独特的疾病实体,占所有GC病例的15%–20%。 但是,遵循乳腺癌后的路径,ERBB2的扩增可以诱导HER2蛋白的过表达,并导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成员的异二聚体ization,从而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并促进肿瘤发生。曲妥珠单抗的成功导致了GC靶向疗法的新时代,并使Her2阳性亚组成为独特的疾病实体,占所有GC病例的15%–20%。但是,遵循乳腺癌后的路径,
胃癌 (GC) 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和第三大肿瘤死亡原因 ( 1 )。中国的癌症状况正在发生转变,癌症发病率更高 ( 2 )。胃切除术作为胃癌的治愈性切除术,旨在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学清除,包括原发部位的根治性切除以及必要时切除受影响的淋巴结和邻近器官 ( 3 )。人体胃肠道 (GI) 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多达 10 14 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 ( 4 )。人体肠道微生态中有400余种细菌,其中优势菌群主要有拟杆菌和芽孢杆菌,占细菌总数的70%以上,其他细菌主要有变形菌、梭菌、放线菌、疣微菌、蓝藻等(5)。不同肠道菌群相互制约,共同维持微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参与机体的能量转换、代谢、消化、免疫调节及肠黏膜屏障防御功能等(6~8)。随着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胃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肠道菌群的变化逐渐被揭示。鲁氏胃绕道手术 (RYGB) 后发现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微生物组成改变和代谢改善( 9 )。此外,将 RYGB 手术小鼠的粪便定植于无菌小鼠体内可导致体重减轻和肥胖减少,这证明 RYGB 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可以改善宿主的代谢( 10 )。这些临床研究表明胃切除术后微生物群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大多数研究对象是肥胖患者或接受 RYGB 手术的小鼠。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胃癌患者围手术期面临多种临床暴露因素,包括抗生素、饮食、焦虑和医院内病原体,这些都会影响肠道菌群( 11 )。然而,人们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了解甚少。此外,由于消化道重建和肿瘤负荷减轻,胃癌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受到进一步影响( 12 )。 Liang 等首次报道了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粪便菌群的影响,发现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对肠道菌群组成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阿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乳酸杆菌和微杆菌相对丰度的变化(11),但该研究样本量仅为 6 例。本研究旨在描述胃癌患者住院期间手术前后粪便微生物群的变化。
摘要:胃癌是一种神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兴技术最近取得了进展。血清学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等非侵入性诊断技术的改进已导致内窥镜检查等侵入性检查的使用减少。治疗胃癌采用多学科方法,最近在全身治疗与细胞毒性化疗相结合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新的治疗靶点已被确定,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概述了当前和新兴的胃癌治疗策略和诊断技术。
Zhenghao Lu, 1,4 Ailing Zhong, 2,4 Hongyu Liu, 2,4 Mengsha Zhang, 2,4 Xuelan Chen, 2 Xiangyu Pan, 2 Manli Wang, 2 Xintong Deng, 2 Limin Gao, 3 Linyong Zhao, 1 Jian Wang, 2 Yi Yang, 2 Qi Zhang, 2 Baohong Wu, 2 Jianan Zheng, 2 Yigao Wang, 1 Xiaohai Song, 1 Kai Liu, 1 Weihan Zhang, 1 Xiaolong Chen, 1 Kun Yang, 1 Xinzu Chen, 1 YingLan Zhao, 2 Chengjian Zhao, 2 Yuan Wang, 2 Lu Chen, 2 Zongguang Zhou, 1 Jiankun Hu, 1, * Yu Liu, 2, * and Chong Chen 1,5, * 1 Gastric Cancer Center and Laboratory of Gastric Cance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therap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therap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3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4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5 Lead contact *Correspondence: hujkwch@126.com (J.H.), yuliuscu@scu.edu.cn (Y.L.), chongchen@scu.edu.cn (C.C.)
1 什切青大学生物研究所,71-412 什切青,波兰;bebnowska.d@wp.pl 2 卢布林医科大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治疗系,20-093 卢布林,波兰;jacek.rolinski@gmail.com 3 圣十字癌症中心肿瘤心脏病学系,25-734 凯尔采,波兰;spbasia@gmail.com 4 圣十字癌症中心临床肿瘤学系,25-734 凯尔采,波兰;jolantasmok1@gmail.com(JS-K.);stanislawgozdz1@gmail.com(SG) 5 扬·科哈诺夫斯基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免疫学系,25-317 凯尔采,波兰; marcinpasiarski@gmail.com 6 血液学系,圣十字癌症中心,25-734 凯尔采,波兰 7 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Jan Kochanowski 大学,25-516 凯尔采,波兰 8 外科肿瘤学系,卢布林医科大学,20-080 卢布林,波兰;wojciechpolkowski@umlub.pl * 通讯地址:ewelina.grywalska@gmail.com (EG);paulina.niedzwiedzka-rystwej@usz.edu.pl (PN-R.);电话:+ 48-81448-6420 (EG);+ 48-91444-1593 (PN-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