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难题的优化已被确定为量子计算硬件的早期潜在应用[1],人们在开发诸如量子退火算法(QAA)[2-5]或基于变分的方法(如量子近似优化算法)[6,7]等协议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但能够在这一领域展示出实际量子优势的硬件仍然难以捉摸[8-11]。基于单个光镊阵列的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12-15]为量子计算提供了一个可扩展、多功能的平台,能够生成超过 1000 个量子比特的阵列[16-19],并执行高保真度单[20]和双量子比特[21-23]门操作,从而能够实现小规模量子算法[24]。这可以扩展到利用动态量子比特重构实现逻辑量子比特操作 [ 25 ]。除了数字操作外,中性原子阵列还可以访问可编程自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