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引言量子协议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在量子密码学领域,Ekert [1]使用两个EPR量子比特(Einstein、Podolsky、Rosen)的状态作为状态紧密性测试器,并在Bennet通信协议[2]中通过单粒子和双粒子算子共享这个EPR。1993年,Bennet等人[3]首次提出了通过EPR通道进行一个量子比特状态的量子隐形传态的理论协议。量子隐形传态是通过划分量子纠缠态和涉及一些非局部测量的经典态,在发送者(Alice)和接收者(Bob)之间的不同地方发送任意数量的无法识别的量子比特的过程。一般来说,Alice中的非局部测量采用射影测量,而Bob中的非局部测量则是幺正操作。还有一些协议,其非局部测量是通过 Aharanov 和 Albert [4] 的方法实现的,Kim 等人 [5] 的实验和 Cardoso 等人 [6] 的工作中实现了非线性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利用了状态源腔和通道源之间的共振。对于任意两个比特的纠缠态,量子通道的选择是通过 Schmidt 分解测试 [23] 获得的,而在多立方体中,则是通过其约化密度矩阵的秩值的组合 [24] 获得的。

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实现四量子比特纠缠态

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实现四量子比特纠缠态PDF文件第1页

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实现四量子比特纠缠态PDF文件第2页

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实现四量子比特纠缠态PDF文件第3页

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实现四量子比特纠缠态PDF文件第4页

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实现四量子比特纠缠态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

2022 年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