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机构名称:
¥ 1.0

引入了波颗粒二元性的概念,de Broglie提出了1923年最令人困惑的量子物理学概念之一[1]。后来,Bohr [2]将此违反直觉特征推广为互补原理。根据互补原则,量子对象具有相同真实但相互排斥的物理特性[2]。为了说明,考虑到干涉仪的设置,量子系统中包含的所有信息均由系统的波和粒度范围捕获。但是,测量其中一种特性禁止观察到另一个特性[2]。可以通过检查受干涉仪的单个光子来理解此设置。在这样的学科中,光的粒子性质是由我们对光子路径的知识所捕获的[3,4]。相比之下,光的波性质取决于屏幕上干涉模式的可见性[3,4]。互补原则的概念自从引入以来一直是激烈辩论的主题[3,5];然而,直到1979年,它才被数学量化,当时Wootters和Zurek定量制定了量子系统的波和粒子特征[6]。此量化后来表示为显式不等式p 2 + v 2⩽1[7],其中p代表量子粒子的路径信息(先前的路径可预测性),V代表了干扰模式,可见性,解决了光的波动行为[8-12]。从那时起,对量子二元性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兴趣[13-18]。考虑到年轻的双缝实验中的波颗粒二元性,Scully和Drühl意识到了一个深刻的新颖特征,可以通过删除删除哪个路径信息来恢复干扰模式[19];

从二元 - 键入角度来看量子橡皮擦-IQSE

从二元 - 键入角度来看量子橡皮擦-IQSEPDF文件第1页

从二元 - 键入角度来看量子橡皮擦-IQSEPDF文件第2页

从二元 - 键入角度来看量子橡皮擦-IQSEPDF文件第3页

从二元 - 键入角度来看量子橡皮擦-IQSEPDF文件第4页

从二元 - 键入角度来看量子橡皮擦-IQSEPDF文件第5页

相关文件推荐